1950年,一个叫张克明的人来到四川通江,和一个村姑结婚。村姑发现这个丈夫不对

海边观潮客 2025-08-26 11:29:44

1950 年,一个叫张克明的人来到四川通江,和一个村姑结婚。村姑发现这个丈夫不对劲,向解放军反映情况后,发现此人竟是国军中将王凌云。 王凌云 1899 年出生在河南伊阳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没啥书读,早早投身军营,先在吴佩孚的北洋部队里混饭吃。那时候军阀混战,他干了几年也没出头,就跳槽到郑国翰的民团。民团里他抓紧练兵,学射击和排兵布阵的基本功。在剿匪行动中,他带小队冲在前头,抓了不少匪首,队伍缴获枪支弹药。守城镇时,他亲自指挥士兵加固阵地,用沙袋堆墙,扛机枪扫射敌人。 靠着这股敢拼的劲儿和练出来的本事,王凌云后来又换了门路,投靠了国民党部队。那会儿国民党部队里讲究资历也看能耐,他从基层军官慢慢往上爬,打了不少仗,不管是跟地方势力周旋,还是后来参与内战,都凭着之前练的那些带兵本事站稳了脚,没几年就混到了中将的位置,成了国民党里有点分量的人物。 可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队伍节节败退,王凌云的部队也打垮了。他知道自己是国军中将,要是被抓住没好果子吃,就想着隐姓埋名躲起来。一路颠沛流离,最后挑了四川通江这个偏僻地方,改名叫张克明,装作是逃难来的普通人,还跟当地的村姑成了亲,原以为这就能把过去彻底抹掉。 他没料到,自己装得再像,常年在军营里养出的习惯也藏不住。村姑跟他过日子,发现他压根不会干农活,拿锄头的姿势都别扭,可说起带兵、打仗的事儿,偶尔漏嘴时条理清楚得很,甚至走路都带着一股跟庄稼人不一样的硬气。村姑心里犯嘀咕,没敢声张,悄悄把这些不对劲的地方告诉了驻村干部,解放军一查,这 “张克明” 的身份就藏不住了。 其实回头看,王凌云也算有点 “本事”,从穷小子混到中将,没点能耐确实办不到。但他的本事用错了地方,跟着国民党打内战,最后落得个隐姓埋名的下场。倒是那个村姑,没读过多少书,却凭着过日子的细心识破了破绽,这也说明不管身份多能装,日子过得真不真,旁人总能看出门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