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26日表示,他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允许60万中国学生进入美国。“我听说过很多关于我们不允许他们的学生。不,我们会允许他们的学生进来……我们会允许的。这非常重要。60万学生。这很重要。” 先看看实际的数字,2023到2024学年,中国内地在美读高等教育的学生总共是27万多人,还不到特朗普说的60万的一半。而今年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情况更不乐观,根据美国媒体报道,截至7月,持学生签证去美国的中国学生人数已经同比下降了26%,美国国务院甚至撤销了超过6000份学生签证。 这跟特朗普说的“允许60万学生进来”简直是南辕北辙,要知道美国整个国际学生总数在2023到2024学年也就110万左右,一下子塞进60万中国学生,这规模根本不现实。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今年的签证政策一直在反复。6月份的时候,他们刚恢复了外国学生签证的办理,但加了个新条件,要求申请人公开社交媒体账户,领事官员会盯着那些对美国政府、文化有敌意的帖子。 这政策一出来,签证审查变得更严,不光是审核时间拉长,拒签率也上去了。美国高校已经喊苦连天,说这比疫情期间的影响还大,预计2025年秋季入学的外国新生会减少30%以上,学费收入可能损失26亿美元,还会丢掉6万多个工作岗位。这种时候突然说要放开60万名额,怎么看都像是空头支票。 从美国的制度层面看,这么大规模的学生入境根本没法操作。美国国务院每年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常年维持在40万份左右,2024年全年也就这个数。 就算把所有名额都给中国学生,离60万还差一大截,更别说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要申请。而且签证审核有一套固定流程,要查学术背景、资金证明、有无移民倾向,这么多人涌进来,移民局和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现有的办公系统也撑不住这种量级的申请量。 再往深了说,美国对中国学生的态度一直受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的影响,尤其在科技领域。一方面,拜登政府之前在《美国竞争法案》里放宽了STEM专业人才的签证政策,缩短了博士拿绿卡的时间,想留住技术人才;但另一方面,对中国学生,特别是学习敏感专业的,审查却越来越严,担心技术外流。 这种矛盾的政策背后,是美国既想靠国际学生拉动教育产业,又怕国家安全受影响的纠结心态。2024年12月中美延长科技合作协定,本来是为人才流动铺路,但签证政策收紧又把路给堵上了,这种反复让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心里没底。 美国的高等教育其实很依赖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带来的学费收入。但这两年因为签证问题,很多高校招不到足够的国际生,资金链都开始紧张。 特朗普说要允许60万中国学生入境,可能也是想讨好高校和教育产业,但这种拍脑袋的承诺根本没考虑实际情况。中国学生现在也有了更多选择,不光是去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在抢国际生源,加上国内这几年出台了不少吸引留学人才回国的政策,让回国发展的渠道更通畅了。 所以就算美国真放宽签证,也未必能吸引到60万学生,很多人可能已经转去其他国家,或者干脆选择在国内深造。 还有个关键问题,特朗普说的这个“协议”到底有没有官方确认?到目前为止,中美双方的政府部门都没发布相关公告。中美之间确实有教育交流协定,里面提到要鼓励学生交流,但没说过具体的名额限制。 这种没有正式文件支撑的口头承诺,可信度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而且美国的签证政策不是总统一句话就能改的,还得经过国会、国务院、移民局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这么大的政策转向,不可能这么悄无声息就定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国内对中国学生的看法一直有分歧。教育界希望多招国际学生,既赚学费又提升学校影响力;但安全部门和一些政客却把中国学生当成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学理工科的。 这种分歧导致政策忽松忽紧,比如特朗普政府之前就曾考虑限制中国研究生入境,后来因为高校反对才没成。现在又说要放开60万,这种反复只会让中国学生更谨慎,不敢轻易把宝押在美国留学上。 特朗普这个60万学生的承诺,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而不是真能落实的政策。美国现在的签证系统、教育资源、政治环境都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学生入境,加上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越来越多,就算签证真放宽,也达不到他说的这个数字。 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与其看这些口头承诺,不如关注实际的签证政策变化和中美关系的走向。毕竟留学是大事,没人会因为一句话就轻易做决定,尤其是这两年吃过签证收紧苦头的人,更会谨慎对待这种突然的“好消息”。 美国要是真想来中国招更多学生,光靠总统喊话没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稳定和审核便利,让学生和家长有安全感,这才是吸引国际人才的长久之计
太可怜了!李在明被特朗普提出领土要求!正在美国访问的李在明,继续着他继到访美国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