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大学士马齐在朝堂上和康熙互骂,康熙大怒冲下大殿,把马齐给打了一顿。康熙、马齐都已五十多岁,为何要闹这么一出呢? 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后,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复立的念头。毕竟胤礽是康熙花费数十年心血培养的嫡子,尽管他曾因性格凉薄、生活奢靡,甚至传出与后宫嫔妃存在不当关系等丑闻,让康熙失望并废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念及多年的父子情谊,更担忧太子之位长期空缺会引发皇子间的血腥争斗、动摇根基,于是逐渐萌生了让胤礽重新成为储君的想法。 可康熙不愿由自己主动提出复立太子,毕竟当初废黜胤礽是他亲自做出的决定,如今若亲手推翻,难免会落下 “出尔反尔” 的话柄。 因此,康熙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新太子的人选由文武百官共同商议决定,还特意强调皇长子允禔不在候选范围之内。 在康熙看来,这样的暗示已经足够明确,群臣理应心领神会,顺理成章地推举二阿哥胤礽。 然而,储君推选的实际进程,却完全偏离了康熙的预期轨道。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多数大臣都将目光聚焦到了皇八子胤禩身上,主张立他为新太子。 胤禩在朝中素有 “八贤王” 的美称,他待人温和宽厚,善于结交各类官员,无论是手握重兵的勋贵,还是学识渊博的文臣,大多对他抱有好感。 在大臣们的眼中,胤禩不仅具备治国理政的才能,还懂得体恤下属,相比起被废黜的胤礽,显然更符合储君的标准。 当康熙得知群臣一致推举胤禩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与愤怒之中。他认为自己的暗示已经足够清晰,可大臣们却集体 “误解” 了他的意图,尤其是马齐。 作为自己多年倚重的近臣,竟然也没能领会到自己的真实想法。 康熙甚至认为,这背后一定是马齐在暗中勾结串联,故意煽动群臣推举胤禩,以此来挑战自己的皇权权威。 在盛怒之下,康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将矛头对准马齐,厉声质问为何要 “误导” 群臣做出这样的选择。 面对康熙突如其来的严厉指责,马齐觉得自己只是严格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并没有任何过错,于是便据理力争,向康熙辩解说:“推举八阿哥完全是遵循陛下的命令,况且胤禩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确实比废太子更适合担任储君。” 但此时的康熙早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辩解之词。在他看来,马齐的这番话并非解释,而是公然的顶撞,是对自己的严重挑衅。 就这样,君臣二人各执一词,言语间的冲突不断升级,火药味越来越浓,双方都不肯退让半步。 随着争吵的不断加剧,康熙的怒火失去了控制,转而开始攻击马齐的家族历史,斥责说:“你马齐的祖父哈什屯,原本是正蓝旗贝勒德格类的下属,为了攀附权贵,竟然诬陷自己的主子,靠着这种卑劣的手段才得以进入上三旗!再看看你们马家,自从入关以来,连一个在战场上捐躯的人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坐在大学士的位置上?” 马齐家族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也是凭借着几代人的勤恳敬业,才在朝廷中站稳脚跟,积累下如今的声望。 康熙如此当众诋毁自己的家族,无疑是对马齐最沉重的侮辱。一向沉稳克制的马齐,在这一刻彻底失去了理智,口不择言的还嘴。 康熙暴怒之下,冲下去当众殴打马齐。这样荒诞的场景,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惊呆了,所有人都僵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挨完打的马齐依旧保持着强硬的态度。不等康熙发话,便拂袖离开。 第二天,康熙见马齐不仅没有主动前来请罪,反而摆出一副 “理直气壮” 的姿态,怒火再次爆发,下令将马齐逮捕入狱,同时革去他大学士等所有官职,等候进一步的发落。 马齐的两个弟弟 , 时任内务府总管的马武、担任察哈尔总管的李荣保,也受到了牵连,被一并革职。 马齐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无论是在朝中担任官职的,还是拥有爵位的,不少都被剥夺了相应的职位和封号。 朝堂之上,大臣们见康熙愤怒到了如此地步,没有人敢为马齐求情,反而纷纷附和康熙的决定,主张对马齐严惩不贷,生怕自己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的怒气渐渐平复下来,最终决定从轻发落,没有对马齐定罪,只是将他暂时闲置不用。 三年后,康熙重新启用马齐,让他恢复了部分官职。 康熙死后,马齐凭借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沉稳的处事风格,得到了雍正的重用。 雍正任命他为保和殿大学士,还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在雍正朝,马齐始终兢兢业业,无论是处理日常朝政,还是辅佐制定政策,都做得十分出色,成为了雍正倚重的重臣之一。 到了乾隆朝,马齐已年老耳背,但依然受到乾隆的敬重,时常被邀请参与朝廷重要决策的讨论。 乾隆四年,马齐寿终正寝,以87岁的高龄,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康熙四十八年,大学士马齐在朝堂上和康熙互骂,康熙大怒冲下大殿,把马齐给打了一顿。
国际大碗说
2025-08-26 20:10:39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