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冬,厦门第一玻璃厂重达30斤的白金拉丝坩锅突然被盗,警方调查近一个月无

历史解码局 2025-08-27 12:36:39

1958年冬,厦门第一玻璃厂重达30斤的白金拉丝坩锅突然被盗,警方调查近一个月无果。突然,厂里打来电话,讲:“我们收到一封特务寄来的威胁信。”拿到信件后,公安局长一看,内容为:“马上交出玻璃纤维图纸来。” 1958年12月10日清晨,厦门公安局接到市第一玻璃厂的电话:“昨晚,厂里高温炉的重达30斤白金拉丝坩埚被盗,损失达到了5万元,请公安部门帮忙寻找。”当时的5万元可是一笔巨款,是玻璃厂一年利润的一半,公安局立即组织了专案组,展开了调查。 封锁了现场后,厂长介绍:“这个坩埚嵌在高温炉中间,是整个玻璃纤维生产线的心脏,如此高的温度,是谁能够拿走的?又是如何拿走的?”很快经过排查,南墙边的竹篱笆被撬了,屋外的一棵大杨树上有明显踩踏痕迹。 说明案犯很熟悉炉房环境,应该是内部作案或者是里应外合。一听,就有工人讲:“会不会是朱横干的?这家伙刚被车间通报,犯了‘生活作风问题’。”当即嫌疑人朱横被带来,被问:“9号晚上,你在哪里?” 朱横答:“我去看电影了。”专案组接着问:“有谁作证?”朱横又吞吞吐吐答:“同车间的女工李桂芳。”谁料叫来李桂芳,李桂芳却讲:“没有这回事。”当即,有重大作案嫌疑的朱横被控制起来。 然而几天后,李桂芳又找来,如实讲:“那天和朱横一起去看了电影,又担心影响不好,前几天才没有说。”最终,又有几个目击者(当晚与朱横、李桂芳相邻而坐的)被找来,证实了朱横、李桂芳的说法,朱横很快获释。 一连查了近一个月,警方一无所获,公安局长真是愁白了头(上级亲自督导)。1959年1月2日,案件迎来了转机,玻璃厂厂长突然打来电话,报告:“我们收到了一封特务寄来的威胁信。”公安局长立即赶去厂里,看到这份信的内容为:“白金拉丝炉用坩锅已转运至香港,限你们三日内交出玻璃纤维图纸,否则将炸毁厂区。”署名为“(国民党)东南五省救国总队第三特勤大队”。 难道是特务盗窃?专案组按照邮戳上的地址,找到了寄信的思明邮电局,很快找到了寄信的曾老太太。不识字的曾老太太(孙女在玻璃厂当工人)告知:“(1958年12月)31号早上,一个女孩子过来敲门,说自己手疼,请她帮忙去邮局寄信。” 警方赶忙问:“你知道这个女孩子是谁吗?”曾老太太答:“只见过几面,好像是隔壁楼的。”当即,警方一户户登门调查,请曾老太太帮忙指认,最终确认:“写信人正是22岁的车间女工李严昌。” 很快,李严昌交代: “我见财起意,趁着当天大家都去看电影(厂里组织的),我也去看电影了。实际电影演了一半,我中途偷偷跑出去,骑着自行车从文化宫绕道回厂,避开人多的正门,从后墙翻进,踩着杨树的树干翻过篱笆。这时因为炉子刚停,正在通风,炉房并没锁,我赶紧进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根竹竿、两节带钩铁杆做成的工具,戴着厚皮手套,迅速撬出坩埚,用厚棉布包住,放进随身带的小推车里。事后,我假装若无其事,又绕回了电影院,坐回了原位,根本没人注意我。散场后,与大家一起回了宿舍……” 很快,在李严昌宿舍床下,找到了丢失的坩埚,最终李严昌被判处死缓。事情水落石出了,只是厂里人都难以相信:“这个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女工竟然是盗窃犯,还伪造了特务威胁信(妄图迷惑警方),可见人真是不能看表面啊。”

0 阅读:282

评论列表

苏米

苏米

3
2025-08-27 16:21

[赞][赞][赞]

猜你喜欢

历史解码局

历史解码局

解码历史密码,探寻真相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