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攻势后,印度总理莫迪罕见访华,美国应该担心吗?】
(CNN)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本周将前往中国参加峰会,这是自 2018 年以来莫迪首次访华。此前,特朗普对印度进口 产品征收了 50% 的惩罚性关税。
在地缘政治动荡的时刻,两国现在可以握手言和,优先考虑经济稳定,而不是根深蒂固的竞争。
印度出席此次活动是迄今为止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关系升温最有力的例子——这种萌芽中的重新调整可能会破坏美国多年来将新德里培养为制衡正在崛起且日益强硬的中国力量的努力。
尽管印度和中国之间紧张的关系已经开始解冻,但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促使两国探索必要的伙伴关系。
特朗普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关税,这对莫迪来说尤其难以接受,莫迪与特朗普在美国总统第一任期内 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印度班加罗尔塔克沙希拉研究所印度太平洋研究主管马诺伊·凯瓦尔拉马尼表示,这些征税威胁“给新德里转向稳定与北京关系注入了一定的紧迫感”。但他表示,这并非重启关系的“主要驱动力”,印度和中国都希望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稳定两国关系。
历届白宫政府都致力于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军事演习来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关系,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合作,以对抗印度-太平洋地区日益强硬的中国。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云表示,北京方面的观点是,“这种缓和肯定是特朗普开始的”。
“印度再也无法假装它仍然得到(华盛顿)的大力支持了,”孙说。因此,北京方面认为,由于美国“收敛”了, 印度必须“重新调整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但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峰会不太可能带来根本性的调整。
“对我来说,这并不是印度在说‘我们和美国完了’的重启。这是不会发生的,”凯瓦尔拉马尼说。
“美国仍然是(印度)世界上最重要的伙伴,但中国是我们最大的邻国,”凯瓦尔拉马尼说。“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印度与中国关系的发展轨迹已从后殖民时代的兄弟关系演变为现代战略竞争。
印度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建交于1950年。那十年间,两国拥有共同的亚洲团结愿景。然而,这段萌芽的友谊却因1962年的中印战争而破碎。这场短暂却残酷的冲突,留下了深深的不信任,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至今仍是两国关系的创伤。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南亚事务主任法尔瓦·阿默尔表示:“2020年的冲突并非印度可以轻易克服的。相反,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此类事件不再重演,而重建两国关系的关键在于就边境稳定达成共同谅解。”
印度重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是其战略自主政策的典型应用,该政策将国家利益置于严格的集团效忠之上。
莫迪还将与印度的传统对手巴基斯坦总理和传统合作伙伴俄罗斯总理一同出席上合峰会。
印度与中国主导的集团的接触与印度与四方安全对话(由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的安全组织)日益加深的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四方安全对话被广泛视为对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制衡。
塔克沙希拉研究所的凯瓦尔拉马尼表示,由于边界争端陷入僵局,印度选择将其外交和经济需求与与中国的安全冲突隔离开来。
他说:“尽管双方都知道存在结构性挑战,而且这种关系仍将面临困难,但双方都意识到,关系恶化到这种程度不符合双方的利益。”
印度对华战略调整的根源并非安全态势软化,而是经济需要。
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数据,去年中国是印度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180亿美元。印度依赖中国的不仅是电子产品等制成品,还包括其自身工业所需的必需中间产品和原材料。
然而,这种经济纠葛存在于紧张的军事现实的阴影之下。
正如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亚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坦维·马丹所指出的,“双方是否真正相互信任尚不清楚”。
她说,最大的考验是双方的言论是否能够转化为实地局势的缓和,而这在过去是失败的。
印度与中国关系的未来将取决于他们处理这一微妙关系的能力。
亚洲协会的阿默尔表示,未来两国关系“或许会更加稳定,竞争不一定会结束,但冲突会得到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