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一天,侦察员慌慌张张向新四军旅长王必成报告:“不好了,我在大街上看到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27 19:27:38

1943年的一天,侦察员慌慌张张向新四军旅长王必成报告:“不好了,我在大街上看到前几天被捕的诸葛慎团长了!” 主要信源:(《新四军抗战史料汇编·苏南卷》) 1943年8月,江南抗日战场硝烟弥漫。 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团长诸葛慎,一位令日伪军忌惮的抗日将领,因内部叛徒出卖,不幸被日军抓捕。 消息传回16旅旅部,旅长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忧心忡忡,立即筹划营救,但因日军看守严密,一时难以下手。 令人意外的是,仅一个月后,日军竟释放了诸葛慎。 这一反常举动立刻引起新四军警觉。 王必成和江渭清深知日军狡猾,断定其中必有阴谋。 侦察员随后报告了更令人费解的情况:获释后的诸葛慎行为“反常”。 他没有急于归队或联系组织,反而常在街上闲逛,出入茶馆集市。 更奇怪的是,遇到昔日战友,他竟视若无睹,装作不认识。 这些举动在部队内部引发议论和猜测,甚至有人怀疑他是否变节投敌。 而旅长王必成坚信诸葛慎的忠诚。 他了解诸葛慎的为人,更清楚他与日军有着血海深仇——诸葛慎的妻子林心平,一位优秀的抗日干部,前一年被日寇残忍杀害。 丧妻之痛让诸葛慎对日寇恨之入骨,他不可能屈服。 王必成判断,诸葛慎的“反常”行为必有深意。 事实正如王必成所料。 日军释放诸葛慎,是宪兵队长小泉策划的毒计。 日军审讯未获情报,小泉便想出了“放长线钓大鱼”的阴谋。 假意释放诸葛慎,暗中严密监视,企图利用他作“诱饵”,引诱新四军前来联系或营救,从而顺藤摸瓜,破获地下组织甚至围歼营救部队。 小泉对此计颇为得意。 诸葛慎在狱中便识破了敌人的诡计。 他深知获释是陷阱,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连累组织和战友。 因此,他强压归队之心,决定将计就计。 获释后,他先深居简出,在家“休养”,麻痹监视特务。 两个月后,他开始“活跃”,常去茶馆喝茶、听书、下棋,与老人闲聊,公开露面却对熟人冷漠回避。 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假象:他已被吓破胆,失去斗志,与新四军断了联系。 他用这种特殊方式保护组织和战友,同时等待脱身机会。 新四军方面并未放弃营救。 王必成和江渭清理解诸葛慎的苦衷,同时积极寻找可靠内线。 关键人物浮出水面——城里“孙记商行”老板孙荣华。 孙掌柜表面是生意人,与日伪有应酬,但内心深明大义,一直暗中支持抗日,曾冒险为新四军提供物资,是位值得信赖的爱国商人。 一天,在诸葛慎常去的茶馆,孙掌柜“偶遇”了他。 两人对弈闲谈,低声交流。 诸葛慎谨慎表达了归队意愿。 孙掌柜心领神会,早已了解其处境和日军阴谋,低声坚定表示:“诸葛团长,您的情况我了解。请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帮您离开。” 诸葛慎心中燃起希望。 孙掌柜深知此事重大,联络了另外两位可靠爱国人士:一位当铺老板,一位化装成算命先生作掩护。 三人秘密商议营救方案。多次勘察地形后,他们发现城北靠近一个臭气熏天的污水池区域,因环境恶劣,日伪巡逻监视相对松懈,是防守薄弱环节。 孙掌柜认为,这令人掩鼻之地,恰是脱身最佳通道。 当铺老板和算命先生赞同此大胆计划。 营救行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展开。 恶劣天气提供了天然掩护。 在孙掌柜等人精心安排接应下,诸葛慎巧妙避开特务监视,潜行至城北污水池区域。 尽管臭气熏天,泥泞不堪,但为自由和归队,诸葛慎毫不犹豫踏入其中,在孙掌柜等人指引下,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最终成功穿过这片敌人疏于防范的“无人区”,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第二天中午,监视特务才发现目标失踪,慌忙报告。 日军宪兵队长小泉闻讯暴跳如雷,脸色铁青。 他精心设计的“钓鱼”计划彻底失败,连“鱼饵”也丢了,这对他而言是巨大羞辱和打击。 他气急败坏下令全城搜捕,但为时已晚。 此时,诸葛慎已安全返回16旅驻地。 战友们见他平安归来,欢欣鼓舞。 王必成旅长和江渭清政委紧握其手,由衷高兴。部队为其归来举行欢迎会。 诸葛慎讲述了被捕经历,揭露日军阴谋,并特别感谢孙掌柜等爱国人士的冒死相救。 他的成功脱险,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日军阴谋的有力回击,极大鼓舞了新四军指战员的斗志,坚定了抗战到底、夺取胜利的信心。 诸葛慎团长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战友协助下,粉碎了敌人的诡计,重返抗日杀敌的战场。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