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卖货郎十分好色,到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媳妇,见好友妻子长得貌美如花,便动了歪心思,便去求他的干妈王婆,王婆略施一计,他竟成功抱得美人归。 货郎周贤攥着刚赚的几枚铜板蹲在桥头,望着河对岸李家布庄门口那抹窈窕身影,心里像有猫爪在挠。那是镇上教书先生的新媳妇翠莲,听说还是个读过书的大家闺秀,前两个月跟着丈夫搬到镇上来,可把半个镇子的光棍汉眼睛都看直了。 这周贤啊,一连三天蹲在桥头偷看,连货担子都懒得挑出去卖了。第四日一大早,他拎着两包桂花糕就敲开了王婆家的木门。王婆正端着粥碗吸溜,见是他来,眼皮一耷拉:"又是为对岸那只凤凰来的?"周贤赶忙把糕点递上去,弓着腰说:"干妈您真是活神仙!这事儿成不成全靠您了!" 王婆抹了嘴,眯着眼笑:"那翠莲是书香门第的姑娘,寻常手段可不成。得让她自己往你怀里钻。"她凑到周贤耳边嘀咕半晌,说得周贤眼睛越来越亮。 第二天恰逢集日,周贤特意换了件干净褂子,拎着货担在李家布庄前晃悠。见翠莲出来晾布,他假装脚下一滑,一匹绸缎"不小心"滚到姑娘脚边。翠莲哎哟一声,周贤连声道歉,手忙脚乱间又把货担里的小玩意儿撒了一地。什么彩线扎的蝴蝶啊,会摇头的泥娃娃啊,滚得满街都是。翠莲被逗得抿嘴一笑,竟蹲下身帮他拾掇。 就这么搭上话后,周贤三天两头往布庄跑。今天说进了一批苏绣丝线请夫人品鉴,明天说得了本诗集请才女指点。有回瞧见翠莲咳嗽,连夜熬了梨汤送来。那教书先生整天在学堂,哪知道这些弯弯绕绕。 转眼到了七夕,王婆使了个狠招。她买通学堂里的顽童,在先生教书时突然闯进去喊:"师娘病得晕过去了!"先生慌慌张张赶回家,却见翠莲好端端在记账本。这边周贤按计拎着药包赶来,"恰巧"撞见夫妻俩在门口说话。翠莲见周贤满头大汗提着药包,心里咯噔一下。 夜里王婆又让更夫在先生窗外学猫叫,一连闹了五夜。先生睡眠不足脾气见长,翠莲稍有不慎就挨训。有日清晨翠莲眼睛红肿着开门,周贤"正好"路过,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刚出炉的芙蓉糕,甜食最解愁。"翠莲捏着糕,眼泪啪嗒掉在油纸上。 七月初七那晚,河灯照得水面亮堂堂的。周贤把翠莲约到老槐树下,掏出一支鎏金簪子:"我晓得你不图这些,可我就想对你好。"这时树丛里突然钻出几个举着火把的乡邻,王婆带头喊:"好个不要脸的!竟敢私会良家妇女!"翠莲吓得脸色煞白,周贤顺势将她护在身后:"诸位要骂就骂我,是我钟情翠莲姑娘!" 这事闹得满城风雨。教书先生终究休了妻,周贤欢天喜地接走了哭成泪人的翠莲。洞房那晚他醉醺醺地掀开盖头,却见翠莲从袖中掏出剪刀抵在喉间:"你当真是真心待我?"周贤慌忙赌咒发誓,翠莲这才放下剪刀,却整夜面朝里墙无声落泪。 日子过着过着就露了馅。周贤照样蹲桥头看别家姑娘,翠莲整天对着窗外发呆。有次他醉酒说了真话:"王婆这计策真是妙极!"翠莲手里的茶碗哐当摔得粉碎。从此洗衣做饭常常糊锅,有回周贤发现她竟把嫁妆里的诗书全填了灶膛。 最讽刺是那年重阳,周贤带着翠莲逛庙会,迎面撞见前夫扶着新娶的媳妇。那姑娘眉眼竟与翠莲有七分像,两人挽着手有说有笑。翠莲盯着看了半晌,突然扯下头上的鎏金簪子扔进河里。周贤要去捞,她却冷笑:"假的终究是假的,捞上来作甚?" 后来有人见翠莲在桥头摆了个代写书信的摊子,周贤依旧挑着货担满街转,只是两人再也不并肩同行。王婆有回拍着大腿笑:"教书的娶了新妇,卖货的得了旧人,倒是谁也没亏!"只有那支沉在河底的鎏金簪子知道,哪有什么赢家。 #古城卖货郎# #民间小调货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冷战后,夫君十里红妆迎妾室进门,侍卫拦住:主人家早把房抵押了。沈知砚的八抬大轿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