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锅,最后被中国当众揭了老底,脸都丢到太平洋了! 2025年8月26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厅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应俄罗斯要求,这场关于三年前北溪管道爆炸的紧急会议,本该是追讨正义的舞台,却意外成了德国的尴尬秀场。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站起身,目光如炬,声音穿透沉寂:“三年了!真相呢?调查被政治裹挟,肇事者逍遥法外?”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官方渠道的报道,耿爽在会上强调 “北溪” 管道爆炸真相不应被掩盖,指出近三年时间过去,仍无明确结论和完整真相。 时间拉回2022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北溪管道被炸的巨响震动了欧洲。德国作为最大苦主,能源命脉瞬间断裂,工厂停工,老百姓在零下十度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取暖费飙升得让人心碎。 可三年过去,瑞典和丹麦干脆撂挑子不查了,声称“证据不足”,德国却还在演一出“调查中”的苦情戏。官方报告年年更新,却像挤牙膏一样,只说“进展缓慢”,从不透露实质内容。 老百姓怨声载道,媒体追问时,德国政府总是一副无奈表情:“我们尽力了。”这种拖延,让国际社会看得直摇头——德国到底在掩盖什么?还是被谁绑住了手脚?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8月。意大利警方突然行动,抓捕了一名涉嫌参与北溪爆炸的嫌犯,证据链清晰得像一把利剑,直指乌克兰人。监控录像、资金流向、通讯记录,全被甩到德国脸上。 德国这才支支吾吾承认,语气闪烁其词:“初步调查显示,乌克兰公民可能涉案。”但细节呢?动机呢?德国闭口不谈,仿佛在等什么指令。这反常的沉默,让耿爽在安理会上抓住了把柄。 他当场开炮,不是情绪宣泄,而是基于铁证:调查被政治化,真相被刻意埋葬。耿爽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砸在德国的软肋上——“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不是敷衍的借口!” 德国的回应更耐人寻味。俄罗斯代表波利扬斯基直接点破:“德国掌握的信息比披露的多得多,别再掩盖真相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甚至公开表示“对德国调查满意”,这听起来像讽刺,更像是在给德国递台阶——满意?三年了,嫌犯才浮出水面,满意从何谈起? 德国代表在会上辩解了几句,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只能低头记录,全程不敢直视耿爽的眼睛。这种狼狈,不是偶然。 德国屡次在涉华问题上搞小动作,比如制裁中国企业、炒作人权议题,现在被中国当众揭底,算是因果报应。能源危机的苦果,德国自己吞了,但信誉的崩塌,才刚刚开始。 会议结束后,德国代表匆匆离场,留下一地鸡毛。中方呼吁各国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国际社会需要透明度,不是政治游戏。这场安理会风波,不只是北溪事件的插曲,它像一面镜子,照出大国博弈的暗流:真相被权力裹挟时,谁在受益?谁在受害? 耿爽的发言,让德国丢了脸,但也埋下伏笔——未来,德国会彻底坦白吗?还是继续在泥潭里挣扎?国际社会的目光,正紧紧盯着柏林。或许,下一个转折点,就在不远的拐角处。
中国刚把上千吨稀土打包装船送往欧洲,转身却收到德国的“退货通知”,虽然不是明着退
【1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