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人傻眼了!本以为中国不敢丢掉美国市场,结果没曾想,出口转内销了,中国的企业纷纷出手了,京东、拼多多、华润万家等多家零售企业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为外贸企业站台,这一转,不仅转出了生机,更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谁都清楚,这几年美国没少在贸易上使绊子,加关税、限进口、拉圈子,一招接一招,就是想把中国外贸企业逼到墙角。 2025年4月,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对等关税政策一出,全球供应链震荡,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骤降21%。 美国原以为这下中国企业该慌了,却没料到,中国外贸的韧性远超想象——当一扇门被关上时,无数扇窗正被悄然推开。 最先嗅到机遇的是电商平台。京东在2025年4月启动了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把原本漂洋过海的优质商品直接搬上自家货架。一位京东京喜自营的厨具采销经理,曾为了帮外贸企业卖一口锅,连夜调整供应链方案,最终让这口锅在国内卖成了爆款。 京东用自营物流和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外贸企业只需专注生产,渠道、营销、售后全被包圆。拼多多也不甘示弱,升级智能营销系统,商家只需设个优惠价,平台就能自动匹配流量和工具,让外贸商品瞬间触达亿万消费者。 线下商超同样动作迅猛。华润万家在深圳商务局指导下,推出外贸转内销“四大举措”,近700款外贸商品火速铺向全国30多个城市。他们甚至和央视新闻联手打造《外贸好物》节目,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直接下单。 永辉超市、物美等近20家零售企业也纷纷开辟外贸优品专区,货架上印着“出口同款”标签的商品,成了消费者争抢的香饽饽。有顾客拎着购物袋感慨:“以前代购才买得到的东西,现在家门口就能挑,价格还更实惠。” 这场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外贸商品要适应国内市场,得从包装到口味全面改造。比如某出口欧美的饼干,甜度偏高,国内消费者嫌腻,企业连夜调整配方;还有服装品牌,欧美版型太大,国内版得重新打版。 但企业们发现,国内市场的潜力远超预期——华润万家的外贸专区开业首月,销售额就突破了预期三成。更妙的是,内销的利润空间比外贸更稳定,不用再担心国际运费暴涨或关税突袭。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对美出口下滑,中国整体出口在2025年4月仍逆势增长8.1%。这背后,是无数企业“两条腿走路”的智慧:一边深耕新兴海外市场,一边把国内消费市场当成压舱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庆新指出,中国正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双轮驱动,化解外部风险。如今,那些曾被美国关税压得喘不过气的外贸企业,在国内超市的货架前、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美国或许没算到,它挥舞的关税大棒,反倒逼中国企业练就了“内外兼修”的本领。当外贸优品走进千家万户,当国内消费者用实惠价格买到全球好货,这场由危机催生的转型,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出口转内销”——它正悄悄重塑中国经济的韧性,也改写着全球贸易的剧本。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商场集体护盘中国制造!不卖美国 出口转内销》·看看新闻2025-05
李在明在华盛顿一句“安全靠美国,经济不再靠中国”,把韩国出口三成市场、六成零部件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