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这回光宗耀祖了,跑去日本领了枚“旭日章”,还恭恭敬敬从日本天皇手里接过来。 新加坡曾是日军铁蹄下的受害者,二战期间,当地不少华人遭遇惨痛屠杀,苦难记忆在上一代人心里还留有烙印。 如今几十年过去,新加坡领导人亲自领受日本勋章,场景确实有些让人感慨,今年还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拿这个节点对比历史现实心里的触动很自然。 新加坡的这一选择并不突然,回头看它在国际上的行事风格,总是一副“现实主义优先”的样子,历届领导人向来讲究“多面下注”,在中国、美国和日本之间左右逢源。 对内强调亚洲传统,对外积极借助西方力量自保,经济、军事、政治都让外部大国插了一脚。 这些年新加坡和日本走得很近,高层互访、经济合作频频见于报道,李显龙本人对日公开肯定,对日本的管理经验常常赞不绝口。 新加坡媒体里不时有声音美化日本现代化,把历史问题放得很淡很浅,日本也很懂得拉拢新加坡,通过技术、投资和荣誉,巩固自己的区域影响力。 而新加坡一边说着不选边,一边在南海、台海等热门议题站在西方立场上发言,国际会议上,有关中国的一些政策,李显龙也会带着一点批评意味表达看法。 新加坡看似“四平八稳”,实则步步算计,谁强跟谁走,谁有利就往哪靠。 相比之下中国和新加坡算是老朋友,经济往来密切,但遇到敏感议题,新加坡常常不怎么力挺中国。 表面上以“朋友”自居,该照顾自己利益的时候,话说得一点也不含糊,南海争议时新加坡每每高调讲航行自由,对中国政策有所保留,涉及发展道路的话题,李显龙的态度往往也是挑挑拣拣。 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但“优越感”经常挂在外交表现上,喜欢扮中立调停,期待成为大国间的桥梁,凭着地理位置和金融贸易优势,在区域事务里争当“领头羊”,既要又要的姿态终究容易让外界心生疑虑。 日本这次授勋更像是一种区域拉拢,日本近年来加大在亚洲的安全布局,新加坡又是东盟里对华关系较深的国家。 对日本来说既能示好东南亚邻居,也能规模展示自身的亚洲影响力,新加坡愿意接受奖章,既是面子也是现实利益的体现,背后双方看准的是地缘优势和多方利益,远非简单的个人光荣。 新加坡借助中国市场推动本国繁荣,始终抓住和欧美、日本的合作机会,大事小事都想着利益最大化。 这种做法或许短期看得见好处,但在中美角力愈发激烈的今天,摇摆姿态越来越引人侧目,大国对小国往往期待立场更明朗,一味骑墙终究难讨所有人欢心。 李显龙亲自去领奖不是偶然而是新加坡一贯现实主义路线的又一次体现,在多变的大国关系之间,新加坡其实没有太多自主空间,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个别操作越来越让人感觉缺乏立场,信用成了软肋,这对曾经受过日本侵略之苦的国家来说,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确实需要更多自省。 历史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一枚勋章就被抹掉,国家如果太计较短期利益,忽视了立场和信用,到头来朋友也难做,外界尊重难以可得。 现实社会里靠左右逢源讨好所有人并不现实,真正赢得信任,还是要看做事的底线和态度。 奖章拿到了,人风光了,可背后的历史分量和现实选择,同样值得新加坡反思,国家的路毕竟应该更有担当和远见。
李显龙这回光宗耀祖了,跑去日本领了枚“旭日章”,还恭恭敬敬从日本天皇手里接过来。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29 15:22:06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