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不要国籍,也要破解北斗!”清华学霸高杏欣在2007年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北斗的民用编码,并交给美国,想要以此换来绿卡,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如今她却后悔不已。 高杏欣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是公安系统干部。她从小学习出色,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攻卫星导航相关专业。本科四年,她成绩拔尖,毕业后在本校电子工程系读硕士,继续钻研导航技术。2003年,她获得机会赴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那时,中国卫星导航研究刚起步,她在国外接触到先进设备和资源,很快融入学术圈。 2005年10月,欧洲发射伽利略系统首颗试验卫星GIOVE-A,2006年1月信号激活。高杏欣参与捕捉信号,几周内破解其民用编码生成算法,成果登上《Inside GNSS》杂志。这让她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也积累了经验。 2007年4月14日,中国北斗系统首颗中轨卫星M1发射成功。这本是国家科技进步的里程碑,可高杏欣却将目光投向它。她利用专业知识,分析M1广播的民用信号,破解出编码结构,包括E2、E5b、E6频段的伪随机码序列。这些是基于Gold码的民用部分,她将成果公开发表,还获得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表彰。 她把这些信息交给美国机构,目的是换取居留许可。国内舆论哗然,许多人指责她损害国家利益。实际上,她破解的内容原本就属于计划公开的民用范畴,中国北斗专家早就决定对外提供这些编码,以方便全球用户使用。军用编码是独立的,加密级别极高,根本不受影响。中科院徐颖等专家公开说明,这不过是提前披露了非机密信息,并未造成实质损失。 高杏欣的举动虽未触及核心,却暴露了个别留学人员在个人利益面前的短视。北斗系统作为国家战略工程,从一号到二号再到如今的三号,已覆盖全球,服务亿万民众。这得益于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他们坚守岗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相比之下,高杏欣的选择显得自私,她后来声称自己无辜,但国人难以认同。 事件发生后,国内加强了科技保密教育,强调科研人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北斗团队继续完善系统,2012年已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民用编码全面公开。高杏欣2008年9月获斯坦福博士学位,继续在卫星导航领域工作,如今是该校助理教授,英文名Grace Gao。她未获得预期回报,美国也没给她特殊待遇。 这事提醒大家,个人追求不能背离民族大义。中国科技发展靠的是集体智慧,不是靠国外施舍。像北斗这样的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广大青年应以此为鉴,投身国家建设。 如今,高杏欣的生活平静,但她当初的决定已成为历史教训。国家强大了,个人才能有更好平台。面对类似事件,我们要理性看待,维护科技主权。
虐猫男留学被拒(长图👿👿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