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4日凌晨两点,两个杀手来到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用刀子轻轻撬开大门,惊动了正在打瞌睡的门卫。 陶成章这个人,从小在浙江绍兴长大,1878年出生,本来是个书生,但清末的乱象让他走上革命路。1904年,他跟蔡元培他们一块儿搞起光复会,这是个以浙江为基地的反清组织,专干宣传和刺杀的事。光复会成立没多久,就并入孙中山的同盟会,但陶成章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多次领头搞起义,还亲自去北京试着刺杀慈禧,虽然没成,但胆子大得很。武昌起义后,他带队光复上海和杭州,立下大功,当上浙江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可惜,他跟陈其美不对付,陈其美是青帮背景,利用帮派势力抢了沪军都督的位置,两人因为军权和经费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陈其美1878年生在浙江吴兴,早年混同盟会,靠着帮会关系在上海站稳脚跟。上海光复后,他使劲儿争沪军都督,陶成章反对,说他不合适,结果陈其美还是上位了。陈其美这人,手腕硬,遇到障碍就想用暗杀解决。蒋介石比他们小几岁,1887年生在浙江奉化,去日本学过军,1908年经陈其美拉进同盟会,从此认陈当大哥。蒋介石那时还年轻,效忠陈其美,帮他办事。刺杀前几天,蒋介石去拜访陶成章,表面谈北伐,实际探情况,为行动做准备。这些人本该齐心革命,却因为派系斗争搞成这样,革命胜利没多久就内斗起来。 同盟会从成立起就松散,各派观点不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后,孙中山是老大,但下面人各有心思。陶成章坚持光复会的独立性,甚至在东京另起炉灶,招人扩大影响。这让孙中山他们不舒服,但陶成章的贡献谁都否认不了。他组织过多次武装反抗清军,在浙江和江苏转战,收复地盘时带队冲锋。陈其美上台后,用革命经费不当,陶成章公开指责,两人差点拔枪对峙。蒋介石作为陈的兄弟,自然站陈一边。历史资料显示,蒋介石后来在自述里提到这事,但避重就轻,说是为了维护同盟会统一。其实,这就是权力争夺的丑陋面,革命者之间也免不了这些。 事件发生在1912年1月14日凌晨,地点是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陶成章因为生病,秘密住进头等病房,以为安全。两个杀手,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王竹卿,他们是光复会里的内应,被陈其美买通。杀手撬开医院大门,门卫被惊醒,但没来得及阻拦。杀手上楼找到病房,唤醒陶成章后开枪,两枪致命。整个过程很快,杀手逃走后,医院乱成一锅粥。报纸报道说,陶成章当时不满35岁,刚为革命立功,就这么没了。这起案子是民国第一起政治暗杀,暴露了同盟会内部的裂痕。政府悬赏三千银圆抓人,但没破案。研究者从蒋介石的自述、医院回忆和报纸中拼凑细节,确认蒋和王是执行者,陈其美是幕后。 刺杀后,社会反应强烈。孙中山和黄兴他们写文章悼念,承认陶成章的功劳。1月21日,上海办了大追悼会,好几千人参加,杭州、嘉兴和南洋也跟着开会悼念。陶成章的骨灰运回杭州,葬在西湖边的南天竺。蒋介石干完事就跑去日本躲风头,几个月后回来,继续跟陈其美混。王竹卿没跑掉,在浙江嘉兴被光复会的人雇杀手干掉,算是报仇。陈其美1916年被袁世凯派人暗杀,蒋介石冒险去收尸,还照顾陈家的人,包括陈果夫和陈立夫,后来这俩成了蒋的亲信。这件事让蒋介石在政坛冒头,从一个普通革命者变成关键人物。 这起事件的影响深远。它开了民国政治暗杀的头,之后类似案子层出不穷,像宋教仁被杀啥的。革命胜利本该团结,可权力斗争让同盟会四分五裂。陶成章的死提醒大家,革命不光是推翻旧王朝,还得防内部的钩心斗角。历史学家从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和人民网上挖资料,都指向陈其美主使,蒋介石执行。别美化这些人,陈其美靠帮派上位,蒋介石为了大哥不择手段,这就是事实。民国初年的乱象,从这案子就看出来了,理想和现实差得远。 再想想同盟会的背景。1905年成立时,大家目标一致,反清建共和。但组织松散,地方派系强,像光复会就保持浙江特色。陶成章多次领起义,失败过但不放弃。陈其美在上海利用青帮,扩展势力,但经费问题暴露了他的问题。蒋介石早期就是个执行者,刺杀后他的路越走越宽。案子没彻底破,但从蒋的自传和传记看,他承认参与,却找理由说陶破坏统一。真相是派系之争,陶想北伐,陈想稳固上海地盘,两人理念冲突升级成暴力。 事件后续还牵扯更多人。孙中山对陶的死表示遗憾,但没深究,或许为了大局。黄兴他们也悼念,但同盟会内部矛盾没解决。蒋介石回国后,帮孙中山办事,逐步掌控国民党。陈其美的侄子们得益于蒋的照顾,成了党务骨干。这案子成了蒋崛起的第一步,但也留下了污点。历史书上说,这是革命胜利后的内讧典型,影响了民国的稳定。研究者强调,别忽略这些黑暗面,革命者也是人,有私心。
1912年1月14日凌晨两点,两个杀手来到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用刀子轻轻
文山聊武器
2025-08-29 18:36:05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