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为什么美军航空母舰的舰长只是上校军衔?因为舰长说白了就是个开船的,开不开炮舰长说了不算,指挥权小到离谱。 美军海军的军衔体系非常严格,上校已经是高级校官,往下是中校,往上是准将(少将下半级),上校这个级别在海军里已经可以指挥大型舰艇,比如航母、巡洋舰,甚至二战时的战列舰。 航母舰长虽然管着整个航母,但他的职责主要是战术层面的执行,比如保证航母的正常运行、飞行甲板的调度、舰上几千人的管理,这些工作需要的是专业技术和领导力,而不是战略层面的决策。 战略上的大事,比如整个航母打击群的作战计划,通常是由更高军衔的将官,比如航母打击群司令(一般是少将)来负责,所以上校军衔正好卡在这个“高级管理+战术执行”的位置,既能保证舰长的权威,又不会打破整个体系的平衡。 想当航母舰长,可不是随便哪个上校都能上岗的,美军对航母舰长的要求特别高,通常得是海军航空兵出身,积累了丰富的舰载机飞行经验,还得有核动力舰艇的指挥经验。 比如,舰长候选人得先当过舰载机中队的指挥官,完成海军核动力培训,还得当过航母的副舰长(执行官)。 这套流程下来,少说也得20多年的军龄,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正好是上校军衔的典型阶段。 如果把舰长军衔定成少将,年龄可能偏大,身体和精力未必能适应航母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而且美军晋升到将官的比例很低,校官里只有大约2%能升到准将,如果航母舰长都用少将,势必会挤占将官名额,影响海军整体的指挥架构。 航母舰长的职责复杂得超乎想象,管的事儿可不止方向盘和油门,航母上通常有5000人左右,包括舰员、航空联队、技术人员,舰长得协调这些部门,确保航母这座“海上城市”运转顺畅。 具体来说,舰长得管航母的导航、核反应堆的安全、飞行甲板的调度,甚至后勤补给这些琐碎但关键的事儿。 那指挥权到底小不小?有人觉得舰长指挥权小,可能是因为航母从来不单独行动,航母通常是航母打击群的核心,打击群里还有巡洋舰、驱逐舰、潜艇,整体作战由打击群司令(通常是少将)指挥。 舰长的权限确实主要在航母本身,比如调整航向、速度,决定飞行作业的节奏,甚至应对突发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舰长“说了不算”。 在战术层面,舰长对航母的运行有绝对控制权,比如,飞行甲板上的一次作业,可能涉及几十架飞机的起降,舰长得决定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暂停,直接影响战斗效率。 至于“开不开炮”,航母的武器系统,比如防空导弹,由专门的部门操作,但舰长有权决定这些系统的使用时机和作战姿态。 所以舰长的指挥权虽然不涉及整个打击群的战略,但对航母这个核心平台的战术操作,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航母上其实有两个“上校”级别的大佬,一个是舰长,管航母的运行;另一个是航空联队指挥官(CAG),也通常是上校,负责舰载机的作战任务。 这两个人职责不同,但地位相当,互相配合,CAG管飞机的具体作战计划,舰长确保航母为这些计划提供支持,比如保证飞行甲板随时可用。 这种分工让航母的战斗力最大化,也避免了指挥权的重叠,如果舰长是少将,CAG还是上校,可能会导致协作上的不平衡,所以上校军衔对舰长来说,既实用又合理。 那为啥不给舰长更高的军衔,比如少将? 除了军衔体系的限制,还有一个原因是指挥链的清晰性,航母打击群的司令是少将,负责整个编队的战略决策,如果舰长也是少将,可能会让指挥链变得模糊,谁听谁的?决策效率可能受影响。 再看看其他国家,比如中国海军的航母舰长,通常是大校军衔,相当于美军的准将,但这更多是因为两国军衔体系不同,中国的大校介于上校和少将之间,算是对航母重要性的一种“高配”。 不过,职责上来看,中美航母舰长的核心任务差不多,都是确保航母作为作战平台的稳定运行。 航母是美国全球力量投射的核心,舰长的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影响一场战役的走向,所以别看舰长“只是”上校,他的责任可一点不轻。
美国国防部称,看了中国的阅兵演练,令人震惊,中方的先进武器装备给美国带来重大威胁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