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我国商务部专题吹风会官宣一组数据:中国企业在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扎根超3000家,年均创造就业岗位20万+,投资存量更飙至840亿美元。 840亿美元的存量覆盖了能源、矿业、基建、农业等多个领域,规模比2020年翻了好几倍,特别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 哈萨克斯坦的扎纳塔斯风电场、乌兹别克斯坦的1吉瓦光伏项目,这些不仅是资金输出,还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助力当地产业升级。 中国通过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基地,派出了190多位专家,推广了110多种高产作物和高效栽培技术,直接帮区域粮食安全加了分,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不仅提升当地生产效率,还让中国企业赢得口碑和市场。 20万个就业岗位,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从工程建设到技术研发,这些岗位让当地居民有了稳定收入。 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堪称“巴基斯坦三峡”,不仅提供清洁能源,还直接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社区发展。 中国企业不只提供体力活岗位,还通过技术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在乌兹别克斯坦,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不仅创造了就业,还提升了当地工人的技能,推动了清洁能源产业链的本地化,这种“造血式”合作,让当地经济发展更有底气也帮中国企业站稳脚跟。 绿色转型是另一大亮点,2024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4.2亿千瓦,中国贡献了3.7亿千瓦,占全球新增的72%。 从哈萨克斯坦的风电到巴基斯坦的水电,中国企业在清洁能源领域重塑了区域能源格局,比如,碳捕集技术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油田开发中,既提高了采收率,又降低了碳排放。 中国推动的5G基建和智能农业技术也为绿色转型加了速,在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示范区通过数字技术优化灌溉和种植,减少资源浪费助力当地迈向现代化农业。 上合组织的平台作用也不容小觑,它覆盖全球24%的土地面积、42%的人口,经济潜力巨大,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达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4.4%。 从中国-欧洲铁路快线到中吉乌铁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把区域经济从“点对点”升级为“网络化”,为粮食安全和贸易流通提供了保障。 金融合作也在深化,上合组织内的银行联合体和商务理事会推动跨境金融便利化,为企业投资提供了更多支持。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空间还很大,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结合是新增长点,5G、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等领域都有机会,金融合作的深化也将为投资提供更多便利。 更重要的是上合组织不仅是经济合作的平台,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试验场,中国企业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理念,赢得了信任,也为上合组织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出更强音提供了支撑。 信息来源: 商务部: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设立企业超3000家 2025-08-27 19:06·中国新闻网
8月27日,我国商务部专题吹风会官宣一组数据:中国企业在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扎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30 13:23: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