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日本游客涌入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去旅游不吃美食,为啥来? 忘掉长城和故

云云聊聊娱 2025-08-30 13:58:13

大量日本游客涌入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去旅游不吃美食,为啥来? 忘掉长城和故宫吧,北京城里正上演着一幕奇特的景象,一群来自日本的游客,拖着几乎半人高的空行李箱,脚步匆匆地穿梭于老字号和市井小巷之间,他们不像观光,更像在执行一场精准的“补给任务”。 这些游客的行程被压缩到了极致,每个小时都有明确的目的地,许多人手里都攥着一张中日双语的购物清单,上面罗列的不是纪念品,而是中草药、茶叶和各种生活物资,这趟旅行的核心就是要把清单上的东西一件不差地搬回日本。 他们的第一站往往是同仁堂或永安堂这样的老药铺,有人甚至会在开门前就安静地排起队,只为买到在国内供应紧张的当归和黄芪。 语言不通根本不是障碍,他们会直接用手指着清单上的汉字,或者干脆亮出手机里的图片,店员一看就懂,整个交易过程出奇地高效。 茶叶也是他们的头号目标,在张一元、吴裕泰的店里,他们对龙井、茉莉花茶这类散装原叶茶情有独钟。 一位游客坦言,日本的地理条件导致绿茶稀缺且昂贵,在北京买茶,省下的差价甚至足够支付往返机票,他们通常一次性买下好几斤,并反复叮嘱店员一定要真空包装。 潘家园古玩市场是另一处必到之地,他们对那些昂贵的真品不感兴趣,反倒是蹲在小摊前,兴致勃勃地翻看那些几十块钱一个的明清风格小瓷瓶、小摆件,他们享受的是“淘货”的乐趣,这些充满“中国味”的小物件,带回去装点书房,或是作为伴手礼,既有面子又不贵。 秀水街同样挤满了他们的身影,不过他们追逐的不是正品,而是那些款式新潮、做工精良的高仿LV或香奈儿手袋,花上几十元买一个,日常使用不心疼,送给同事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有趣礼物,收礼的人并不会计较真假。 行程的后半段基本就泡在超市和特产店里了,果脯、真空烤鸭、京八件,还有新鲜出炉的糖炒栗子,他们几乎不清点数量,看到什么就往购物车里放什么,据说有位老先生每年都来,就是为了给远在日本、心心念念北京栗子味的孙子“补货”,一次买够吃一年的量。 在这些密集的采购间隙,还穿插着一些特殊的“任务”,有些带着孩子的家庭,会抽空去北京的国际学校或日本人学校转一圈,这并非正式考察,更像是为子女教育规划的“踩点”,了解一下课程和环境,办完事就迅速归队,继续他们的补给之旅。 旅行结束时那些巨大的行李箱被塞得严严实实,里面的物品都经过了精心分类和打包,在机场,时常能看到他们聚在一起,互相展示着各自的“战利品”,脸上洋溢着满载而归的满足感。 对北京的商家来说,这群务实又高效的客人,也为老字号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店员甚至开始主动学习简单的日语。 这不像一场旅行更像一场双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的默契互动,日本游客完成了他们的“跨境补货”,北京的市井烟火则因此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他们不是游客更像是一群精打细算的“城市补给员”。

0 阅读:326

评论列表

杨ZT

杨ZT

2
2025-08-30 19:37

这是好现象呀,国内内需不足,他们来填补空间。曾经中国的购买大军也不含糊,去日本大肆购买照相机、电游、药品、化妆品、电饭煲、马桶……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