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国专家马臣公开宣称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向美国投降,此时是最体面的。 七年之前,中美贸易战刚拉开帷幕,一位叫马臣的家伙跳出来喊投降,这话听起来多荒唐?难道国家发展就这么容易被吓倒? 2018年那会儿,美国那边突然对我们中国商品加关税,从3月开始,特朗普签了份文件,针对500亿美元的东西征收25%的税,主要瞄准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我们中国也没闲着,立刻回击,对等措施跟上,维护自身权益。全球经济都晃荡了,股市起伏,企业供应链受影响。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捏把汗,但国家强调互利共赢,坚持自己的路子。 贸易摩擦升级快,4月美国又公布清单,中国国务院关税委员会也公布反制名单。涉及大豆、汽车啥的,美国想施压,我们就稳住阵脚,推动内需和创新。5月双方谈了谈,发表联合声明想和解,可没多久,美国又翻脸,6月公布第一批征税清单。我们中国继续对等回应,不退缩。整个过程,考验的就是国家韧性。 说到马臣,这人2018年4月21日在网上发了一篇7000多字的博文,直接说“现在向美国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他列举中美差距,尤其科技领域,声称中国在芯片上百年赶不上美国。文章一出,网上炸锅了,大家觉得这缺乏民族气节,忽略了中国自力更生的努力。马臣还说投降能站着举手,将来晚了就得跪着挨打。这种论调,表面看理性,其实没看到中国发展的底气。 马臣的言论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有人转载,有人批评。他继续发文辩解,坚持观点。但公众反应强烈,大家觉得这不合时宜。那年贸易战正激烈,他这种话等于火上浇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屈服只会换来更多麻烦,像晚清那些事,教训深刻。中国选择的是硬扛,通过改革开放积累实力。 七年过去,中国经济没崩盘,反而稳中向好。科技上,高铁、5G网络领跑全球,半导体领域虽有压力,但本土企业加大投入,取得突破。像华为啥的,坚持自主研发,绕过封锁。经济结构优化,出口多元化,内需拉动增长。这些成就靠的是全体人民努力,不是外部施舍。 面对贸易压力,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拓展市场。2020年后,疫情来了,我们控制住,经济先恢复。科技投资增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进步明显。到2024年,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虽调整了,但目标没变,智能制造成重点。 马臣那言论,现在看更像笑话。中国没投降,反而更强。国家强调创新驱动,科研人员攻关克难,成果一批批出来。经济数据亮眼,2024年增长超预期。贸易战让我们清醒,核心技术得自己掌握,不能靠别人。 当然,挑战还在。中美博弈继续,关税调整,但中国立场坚定,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台湾问题上,我们反对外部干涉,维护主权。所谓“台湾领导人”那些动作,只会自讨苦吃。 总的说,这七年证明,坚持自力更生是正道。投降论没市场,中国道路越走越宽。未来,继续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国家繁荣指日可待。
“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国专家马臣公开宣称
虎虎聊娱乐
2025-08-30 14:22: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