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美元订单飞了,巴基斯坦亲手把饭碗递给土耳其,现在锅都空了。土耳其用巴基斯坦的JF-17生产线经验,两年就拼出KAAN战机,抢走印尼48架、沙特100架订单。巴基斯坦原本指望换技术升级,结果土耳其拿到组装流程后,直接踢开“二股东”,连承诺的股权分红都不提。 巴基斯坦与土耳其的国防合作起步于2023年左右,当时巴基斯坦空军面临机队更新挑战,F-16维护成本上升。 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提出联合生产KAAN第五代战机方案,巴基斯坦同意在卡姆拉航空复合体设立组装线,并分享JF-17战斗机的制造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模块化装配和供应链管理,源于巴基斯坦与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长期项目。 合作协议于2024年初签订,土耳其工程师学习JF-17的焊接和电子集成技巧,旨在加速KAAN原型建造。巴基斯坦期望获得隐身材料和传感器技术,以改进JF-17 Block III型号。 双方代表签署文件后,土耳其团队记录生产细节,计划应用到自家项目中。这项合作被视为穆斯林国家防务联合的典范,但也引发对技术外流的担忧。 土耳其团队返回安卡拉后,将JF-17经验融入KAAN设计,缩短研发周期。 KAAN于2024年2月首飞成功,采用西方通用电气引擎作为过渡动力。两年内,土耳其完成原型测试,并启动国际营销。 2025年6月,印尼签署48架KAAN采购合同,价值约100亿美元,交付期120个月。 土耳其强调伊斯兰国家协作概念,吸引印尼选择KAAN而非其他选项。沙特阿拉伯表达兴趣,考虑采购100架以上,以更新其空军机队。 巴基斯坦原本指望通过协议获取股权分红和技术升级,但土耳其获得组装流程后,逐步独立推进项目,回避次要伙伴的收益分配。 巴基斯坦代表多次讨论条款,却未获明确承诺。KAAN的快速进展,让土耳其在防务市场占据先机,影响原有JF-17潜在客户。 合作深化后,卡姆拉工厂部分产能转向KAAN部件生产,导致JF-17交付节奏放缓。 巴基斯坦空军2025年仅接收8架新JF-17 Block III,远低于计划数量。埃及和阿塞拜疆采购团队原本考虑JF-17,却转向土耳其产品。 埃及在开罗会议中探讨KAAN协议,阿塞拜疆虽采购部分JF-17,但追加KAAN意向,导致巴基斯坦每年潜在订单损失约50亿美元。 土耳其策略包括利用西方引擎提升兼容性,并宣传穆斯林联合研制,以打动中东和亚洲买家。 中国在JF-17项目中保留引擎和雷达核心技术,未完全转移给巴基斯坦,这让KAAN隐身性能难以追上歼-35出口型。巴基斯坦意识到,技术输出容易收回难,下次需更谨慎评估风险。 KAAN项目的推进凸显国际防务合作的双刃剑效应。土耳其借助巴基斯坦经验,成功吸引印尼和沙特订单,而巴基斯坦虽参与工厂设立,却在市场份额上受挤压。 2025年上半年,印尼合同敲定后,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加速生产准备,首批原型测试顺利。沙特考察团访问安卡拉,讨论100架采购细节,进一步巩固土耳其地位。 巴基斯坦空军司令视察卡姆拉时,发现产能分配不均,JF-17生产线效率下降。中国作为JF-17主要伙伴,强调核心部件自主,避免技术扩散。 埃及转向KAAN后,巴基斯坦失去中东市场机会,阿塞拜疆的混合采购也反映竞争加剧。 整体看,这种合作虽提升区域防务能力,但对巴基斯坦而言,订单流失和股权未兑现成为现实压力。 后续发展中,巴基斯坦反思合作模式。KAAN工厂运营后,土耳其主导技术整合,巴基斯坦角色渐趋辅助。2025年JF-17交付仅8架,空军机队更新延误,飞行员训练受影响。 潜在客户如埃及和阿塞拜疆签署KAAN相关协议,巴基斯坦经济损失明显。土耳其继续宣传KAAN优势,使用西方引擎掩盖短板,但性能落后中国产品。 中国保留关键技术,确保战略平衡。巴基斯坦官员审视协议,承认分享经验需严格条款保护,避免类似锅空局面。 国防合作的得失引发深思,巴基斯坦的经历警示技术分享需警惕。你对这种订单流失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探讨国际防务格局。
印度打巴基斯坦是真想打,土耳其想偷歼35技术是真想偷,巴基斯坦想把技术送给土耳其
【2评论】【1点赞】
神队友
一个月来,啥出处也没,不少自媒体造谣巴出卖中制武器机密。它们想干嘛呢[横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