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李维嘉还是太体面了,问的问题一针见血,但是被三宝吼回来后,就体谅地没有问下去,但张泉灵偏不接这 “息事宁人的茬”,继续追问! 在《姐姐当家》中,三宝的儿子要参加学校集体表演,但是前天晚上就怎么都不睡觉,想要玩。为此,意见不合的三宝和丈母娘两人差点就要吵了起来。 三宝的观点是:起不来就不去了,为什么要去呢? 其实我觉得观察室的人看到这段时,更多的人是觉得不妥的。张泉灵首先犀利发问:“请问他参加的是集体还是单人的表演?” 三宝:“当然是集体的。” 张泉灵抓住了重点:“如果他不去,是不是会造成整个集团排练好的缺位?”三宝理直气壮:“不会,我认为不会。” 张泉灵换了一个角度:“你不觉得影响别人了吗?” 三宝依旧坚持:“我觉得这个不重要。” 就在这个时候,李维嘉换了一个和三宝比较贴近的角度:“那如果你的音乐剧有演员说不来就不来了呢?” 不知道是觉得李维嘉身份不够,还是这个问题惹毛了三宝,他立刻急了:“诶,那是成人,成人当然不可以了,但16岁以前可以。” 李维嘉明显其实是被“压制”了,不敢再说什么了。 张泉灵才不惯着他:“那16岁前不给孩子树立规矩意识,16岁后他又怎么能突然就会了呢?” 三宝:“孩子大了就会明白的。” 张泉灵:“怎么明白呢?” 三宝:“我就是这样明白的。” 张泉灵:“您是生活在相对有规矩的环境里,不是吗?” 几轮下来,三宝被“怼”的哑口无言了。 三宝瞬间炸毛的反应很耐人寻味 —— 他分得清 “成人责任” 和 “孩子特权”,却没想过这道界限会在孩子心里长成什么样:是不是集体规则可以凭 “重要性” 随意打破?是不是自己的事比别人的事永远优先? 而且这种判断标准里藏着对 “价值” 的功利性算计:他觉得孩子的集体活动 “分量轻”,所以值得被原谅;自己的工作 “分量重”,所以必须被尊重。但孩子眼里哪有那么多 “分量轻重”?他们只会记住 “爸爸说我可以不用去”,却学不会 “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 张泉灵的追问,其实是在戳破一个教育谎言:没人能凭空在某个年龄 “突然懂事”。就像一棵树,小时候没扎好根,长大了也长不直。三宝所谓的 “自然明白”,背后藏着无数隐形的规则在托底,可他却想让孩子跳过 “遵守” 的过程,直接抵达 “懂得” 的终点,这本身就是种逻辑错位。 不得不说,张泉灵真的太犀利了,她的 “厉害” 不仅在于口才,更在于对问题本质的敏锐捕捉和对原则的坚持,这种清醒和坚定在类似的争议性讨论中,往往能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这种 “不为强权让步” 的态度,既维护了讨论的深度,也让观众看到理性对话的力量——真正的沟通不是靠音量压制,而是靠逻辑站稳脚跟。
只能说李维嘉还是太体面了,问的问题一针见血,但是被三宝吼回来后,就体谅地没有问下
绿豆来乱说
2025-08-31 10:43: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