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

康安说历史 2025-08-31 12:20:19

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代中国,然而在这10年来印度制造都还是一个空谈,这就算了,更大问题是又失去了美西方产业的转移机遇。 莫迪 2014 年上台就喊出豪言,要把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从 15% 拉到 25%。到 2025 年了,这数字才在 17% 左右晃悠,十年磨一剑就磨出这么个玩意儿? 更讽刺的是,政府花 230 亿美元搞的制造业激励计划,最后连目标的四成都没完成,最近干脆宣布终止了。官员们还嘴硬说不是放弃目标,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承认失败了。 中美贸易摩擦闹得最凶的时候,美国天天鼓吹 “中国 + 1” 策略,把印度当成香饽饽。苹果、谷歌这些巨头确实来了,可实际情况呢?2023 年越南对美出口快摸到千亿美金,印度才 756 亿,连人家尾灯都追不上。 越南港口几小时就能清关卸货,印度这边集装箱在港口堵半个月是常事,物流成本高得吓人。就这效率,还想抢中国饭碗?先超过越南再说吧。 印度总说自己劳动力多年轻又便宜,可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早说了,印度劳动力技能和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精英教育把资源都占了,大众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刚读完小学就去打工,哪有什么技术可言? 每年新增的 1000 万劳动力,大多只能干些没保障的非正式工作。反观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早就成体系了,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更要命的是印度那堆乱七八糟的审批流程。企业想建个厂,光是盖章就得跑几十个部门,碰上土地产权纠纷能拖好几年。 2025 年还有一堆项目卡在审批环节动不了。越南那边中央一声令下全国执行,印度 29 个邦各有各的规矩,外资企业跑断腿都协调不下来。这种营商环境,谁来了不头大? 美西方企业想把生产线从中国挪出来时,印度本是最佳备选。可人家算过来算过去,还是选了越南。越南平均进口关税才 5%,印度起步就是 10%。莫迪 2024 年好不容易降了点税,还只限于手机部件,这点诚意够干什么的? 结果就是,越南电子出口 2024 年增长 26.6%,印度手机出口虽然涨得快,可整体电子出口规模连人家零头都不够。 印度政府天天喊着要建 “世界工厂”,钱却没花在正经地方。基础设施支出占 GDP 的 5.1%,听着不少,可实际效果呢?物流绩效指数才 3.5,连印尼都比不上。 越南学新加坡模式把港口搞得高效运转,印度港口清关能让你等好几天。花大价钱搞的半导体项目,核心技术还得靠中国台湾专家,本土工程师连 28nm 制程都玩不转。 苹果在印度搞生产,搞到现在也才占美国进口量的 20%。富士康投几十亿美元建封装厂,还得从中国台湾拉供应商过来补供应链的窟窿。 这些巨头嘴上喊着支持 “印度制造”,身体却很诚实,关键环节根本不敢放在印度。毕竟谁也不想把鸡蛋放到处处是坑的篮子里。 帕纳加利亚的反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印度不是没机会,是机会来了根本抓不住。一边喊着要取代中国,一边连最基本的营商环境都搞不好。 劳动力不少却没技能,政策喊得响却执行不下去,基础设施投入大却效率低得惊人。这种情况下,别说取代中国,连越南都比不过。 现在印度学界终于开始反思了,可光反思有什么用?十年时间,中国制造业在高端领域越跑越快,越南在中低端市场吃得盆满钵满。 印度呢?还在原地打转,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要是再不想办法解决官僚主义、改善基建、提升劳动力素质,别说 20 年,再过 50 年也取代不了谁。 这次反思要是还换不来真刀真枪的改革,那印度制造业的未来,恐怕真要成帕纳加利亚说的那样 —— 从 “本可以” 变成 “永不可能” 了。国际社会给过机会,是印度自己没接住。这个教训,够印度好好琢磨一阵子了。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