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31日,一则消息在国际军事领域炸开了锅:乌克兰军队公开了齐射三枚“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的画面。画面中,导弹划破长空,场面震撼,可发射地点成谜,似是在乌克兰海岸边,又有人猜测是从敖德萨向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发射。这一画面的公布,正值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要发动大规模深度打击之后,给本就紧张的俄乌局势又添了一把火。 “火烈鸟”巡航导弹自诞生就备受关注,其射程超3000公里,战斗部重达1吨,意味着乌克兰首次拥有了能够直接威胁俄罗斯纵深目标的武器。从战略角度看,这改变了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的被动防御态势,让其有了主动出击、打击俄罗斯后方关键设施的能力,比如能源基地、军事工厂等,进而对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造成影响。 随着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乌克兰在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产量上与俄罗斯持平,特别是巡航导弹领域,这一转变意义深远。过去,俄罗斯在导弹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优势,如今乌克兰凭借外部援助和自身军工的努力,缩小了差距,双方在导弹攻防上进入新的战略平衡。 不过,乌克兰的“火烈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产能是个大问题,尽管乌克兰宣称能实现量产,但从技术储备、工业基础以及原材料供应等多方面考量,要维持稳定且大规模的生产难度不小;另一方面,俄罗斯拥有完备的防空体系,S - 400等先进防空系统对“火烈鸟”构成巨大威胁,如何突破俄罗斯防空网,是乌克兰需要解决的难题。 再看海王星巡航导弹,曾经的它被寄予厚望,如今却在战场上基本派不上用场。即便生产线持续运转,弹药储备达上百枚,但在复杂的战场环境和俄罗斯的反制下,其效能大打折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乌克兰武器装备在实战中面临的困境。
这几天乌克兰有点飘,火力全开,炸得俄罗斯能源基地及设施四处开花。但是让俄罗斯
【96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