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7岁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妻子周如枚立刻提离婚,还给儿子改名换姓,

蕊蕊聊过去 2025-09-01 23:31:11

1969年,37岁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妻子周如枚立刻提离婚,还给儿子改名换姓,不久后改嫁。12年后,人们看到周如枚的下场,纷纷感慨: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在那个特殊年代,一对青梅竹马的夫妻,本该携手共进,却因丈夫突遭变故,妻子选择离婚带子改姓再嫁。十二年后,她的早逝让人感慨命运无常,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时代无奈与人性考验? 梁从诫出生于1932年,父亲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林徽因,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从小接触到深厚的文化氛围。周如枚的父亲周培源是物理学家,曾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两家交往密切,形成世交关系。从小,两人就在熟悉的环境中长大,共同经历了不少童年时光。 1955年,他们正式结婚,当时梁从诫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云南大学任教。周如枚从事翻译工作,夫妻俩生活简单朴实。1956年,儿子梁鉴出生,一家三口在北京过着平静日子。梁从诫专注于历史研究,周如枚处理家务和职业,两人分工明确。 1969年,梁从诫接到通知,被下放到江西参加劳动改造。那年他37岁,前途不明。周如枚得知后,很快提出离婚要求。她带走儿子,并将梁鉴改名为周志兵,以切断与梁家的联系。这一决定在亲友中引起议论。周如枚随后嫁给麻醉学家谢荣,谢荣在医学界有贡献,提供稳定生活。 离婚后,周如枚继续翻译职业,在新家庭中生下女儿谢兰。谢兰1968年生,长大后考入北京大学,后赴美国深造,成为证券分析师,并担任新泽西州蒙哥马利市市长一职。周如枚的生活表面平稳,但命运多舛。   梁从诫在江西度过艰苦岁月,坚持劳动改造,期间反思人生。改革开放后,他返回北京,重拾学术工作。后来,他创办自然之友组织,推动环境保护事业,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的推动者。1988年,他与方晶再婚,方晶是他的旧识,两人育有女儿梁帆。 1980年,周如枚突发癌症,47岁时去世。这一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联想到她当年的选择,感慨凉薄之人难有好结局。梁从诫听到后,仅平静表示愿她安息,没有怨言。他认为过去的情感是美好回忆,继续专注事业。 这个故事发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梁从诫的经历反映出知识分子在逆境中的韧性。他没有被离婚击垮,反而在环保领域做出贡献,推动生态保护,影响深远。周如枚的选择虽受时代影响,但也显示出个人在压力下的自保倾向。 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家庭责任的社会,夫妻关系本应互助共担。周如枚离婚改嫁,带走孩子改姓,忽略了梁从诫的困境,这在当时虽有无奈,却也让人看到人性的复杂。梁从诫宽容对待前妻,体现了传统美德。 时代变迁中,类似故事提醒我们,个人选择需考虑长远影响。梁从诫后来参与全国政协工作,致力于资源环境议题,体现出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周如枚的早逝,让人反思薄情带来的后果。 谢兰的成就虽在国外,但也源于中国教育基础。她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为其职业发展打下根基。这反映出中国人才培养的成效,即使身处异国,也能发挥作用。 梁从诫一生低调务实,不靠家世炫耀,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贡献社会。他创办的环保组织,至今影响着公众环保意识。周如枚的故事,则成为警示,提醒人们在困难时勿忘初心。   回顾这段往事,梁从诫的坚忍与周如枚的决绝,形成鲜明对比。社会评价中,有人理解她的压力,有人批评其自私。但事实摆在那,十二年后她的结局,让人唏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梁从诫抓住时机,投身环保,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周如枚的选择,虽属个人,但也需从时代大局审视。 这个家庭故事,折射出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梁从诫最终走上正轨,周如枚却早逝,儿子周志兵后来从事文物工作,女儿谢兰在外发展。 如今,回看历史,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家庭,注重责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每个人都应为集体利益着想,避免个人主义带来的遗憾。 梁从诫于2010年去世,享年78岁。他的环保遗产,继续激励后人。周如枚的离世,虽已过去多年,但故事仍流传,提醒世人命运的因果。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