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0后清华博士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执意出家当和尚,父母下跪都无法令他动容,16年后,网友直呼:“真恐怖!” 北京西郊的龙泉寺山门前,一位身着僧袍的法师正耐心为香客指路。他眉目清秀,谈吐文雅,没人想到这位出家人16年前曾手握百万年薪,头顶清华博士光环。 2008年的一个秋日,清华大学博士张明光平静地递交了辞职信。他放弃的是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选择的是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 父母闻讯赶来,跪在寺院石阶上痛哭哀求,他却双手合十,目光坚定。 十六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被众人质疑的“疯狂”决定,如今却让了解他近况的网友直呼“恐怖”,不是因为他过得凄惨,而是因为他活成了许多人向往却不敢选择的模样。 张明光曾是河南一个小县城走出的高考状元,清华本硕博连读的高材生。在校园里,他是老师眼中前途无量的科研人才,在职场,他迅速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总监。 2008年,张明光的年薪已经突破百万。这在当时北京房价尚未疯涨的年代,足以让他过上相当优渥的生活。 同事们羡慕他,父母为他骄傲,老家的人教育孩子都以他为榜样。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张明光开始频繁拜访京郊各寺庙。最初只是周末去静坐半天,后来发展为每周要去两三次。 同事以为他只是工作压力大,需要放松,没人想到他正在谋划一场人生的彻底转向。 公司HR至今记得张明光递交辞呈时的场景:“他很平静,说不是对公司不满意,也不是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只是想要换一种生活方式。”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 得知儿子要出家,张明光的父母连夜从河南老家赶到北京。 在龙泉寺山门前,母亲声泪俱下:“我们供你读书这么多年,不是让你来当和尚的啊!”父亲气得浑身发抖,扬言要和他断绝关系。 两位老人双双跪在寺院前的石阶上,求儿子回心转意。 张明光也跪了下来,向父母磕了三个头,但仍然坚定地说:“爸妈,对不起,但我已经想清楚了。” 这一场景被偶尔来上香的游客拍到,后来在网络上小范围传播。很多人指责张明光“不孝”、“自私”、“读书读傻了”。 面对这些质疑,他从未公开辩解过。 龙泉寺的法师回忆说:“明光刚来时非常平静,完全没有外界想象的那种纠结或痛苦。他说自己不是在逃避,而是在追寻。” 出家后的张明光,法号“贤清”,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凌晨四点起床,做早课,吃斋饭,干农活,研究佛经,从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总监到扫地挑水的普通僧人,这种转变在旁人看来近乎荒谬,贤清法师却乐在其中。 他并没有完全抛弃所学。在寺里,他逐渐成为佛教与现代科学对话的推动者,他主持建立了龙泉寺的数字化档案馆,用专业知识整理佛教典籍。 偶尔也会为师兄弟们讲解互联网知识,帮助寺庙建设网站。 2014年,贤清法师参与组织了“科学和宗教对话”国际研讨会。 当年清华的导师也来参会,看到昔日爱徒一身僧袍却神情自若,老先生感慨万千:“没想到你走了这条路,但看起来是真的找到了内心宁静。” 有网友偶然在龙泉寺遇到贤清法师,拍下照片发到网上,引发了那声“真恐怖”的惊叹。 照片中的贤清法师,虽然已经46岁,却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至少十岁。面容平和,眼神清澈,那种由内而外的宁静状态,让终日忙碌焦虑的都市人感到震撼。 而且他通晓三国外语,翻译了多部佛教经典,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佛学学者。 他主持的佛教与科学对话论坛,吸引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参与。 有网友翻出当年批评他“浪费教育资源”的帖子,无奈感叹:“我们还在为房贷奔波,人家已经活出了我们梦想中的境界,到底谁更成功?” 贤清法师的父母如今也改变了态度,每年都会来寺里小住几日,母亲甚至会说:“儿子虽然不在身边,但看着他这么平静快乐,我们也放心了。” 当年跪在石阶上痛哭的母亲,如今会在寺院的菜园里帮忙除草。父亲则喜欢在黄昏时分,看着身穿僧袍的儿子缓步走过千年古刹的庭院。 有人问贤清法师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微笑道:“人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听到了内心的声音而已。”
大意了!释印乐也不是省油的灯!印乐法师上任少林方丈一个月,掀起了很大的风浪
【264评论】【202点赞】
小楼听雪
寺庙大和尚一年收入几个亿比白领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