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反复叮嘱一件事,话音刚

南风意史册 2025-09-04 08:42:09

2006年,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反复叮嘱一件事,话音刚落,在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   “妈妈,您这样,女儿怎么承受得起。”刘亭亭泪如雨下,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病榻上的王光美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心心念念的仍是她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幸福工程事业。   王光美女士作为新中国重要领导人的配偶,在人生最后阶段全身心投入扶贫事业。1995年,由她倡导的幸福工程正式落地实施,这项开创性的公益计划以帮扶贫困母亲为核心目标。   这位令人敬佩的长者不仅倾囊相助捐出个人全部存款,甚至不惜变卖世代相传的家族珍品来筹措善款。尽管年事已高,她仍坚持走访偏远山区,亲身体验贫困母亲的生存困境。这项事业成为她晚年唯一的精神支柱,弥留之际,她最放不下的仍是那些亟待救助的弱势母亲群体。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王光美女士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居住普通公寓,衣着朴素无华,却将毕生积蓄悉数投入公益事业。   2006年深秋时节,85岁高龄的王光美女士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最放心不下的依然是那些仍在贫困中挣扎的母亲们。临终前,她将女儿唤至床前,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反复叮嘱:“一定要把幸福工程坚持下去。”这番感人至深的托付,令病房中的每一个人都红了眼眶。   王光美女士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出身书香门第,曾是辅仁大学物理系的优秀学子,后来成为刘少奇同志的夫人。在特殊时期,她历经十二年牢狱之灾,却始终保持着豁达宽容的心态。平反后,她毅然选择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回报社会。   时至今日,幸福工程仍在持续发光发热,改变了无数贫困母亲及其家庭的命运。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资金帮扶+技能传授”双轨模式,让受助者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正是王光美女士生前始终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位杰出女性用一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从不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源于内心的光芒与坚守。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布衣蔬食,她都保持着对人性最纯粹的善意,在最黑暗的时期依然为他人点亮希望之光。 让我们以行动延续这份大爱:在社区邻里间传递温暖,用专业能力参与公益项目,将关怀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帮助。正如王光美女士所期盼的,让每一份善意都能落地生根,让更多人在互助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信息来源: 中央编译局|《刘少奇传》 华夏出版社|《红色娘子军:中国女性的革命与改变》 人民政协网|《为了贫困母亲的笑容——王光美关心幸福工程纪实》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