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于敏回到家,妻子眼神冰冷陌生:“大叔,你找谁”?于敏转头看向身后,喉头哽咽:你叫我大叔?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人们尊称他为"氢弹之父"。在他辉煌的科学成就背后,有一段感人 至深的家庭故事。 他和妻子孙玉芹相守55年,这段婚姻见证了科学家的奉献与家庭的付出。 故事要从1962年说起。 那天,于敏结束长期的科研工作回到家中,推开熟悉的房门,迎接他的却是妻子陌生的目光。 孙玉芹望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男人,迟疑地问道: "大叔,你找谁?"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在于敏心上。他转过身,声音哽咽: "你叫我大叔?" 这一刻,于敏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为了科研工作缺席家庭生活太久太久了。 时光飞逝,2012年的某天,86岁高龄的于敏在北京的家中来回踱步。 他的妻子孙玉芹突发心脏病,已被儿子和儿媳紧急送往医院。 老人忧心忡忡,一个不留神摔倒在地。 这一摔,让他从此需要依靠拐杖行走。 更令人心痛的是,他的妻子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女儿于元后来含泪说道: "父亲觉得,母亲走了,他的半边天也塌了。" 晚年的于敏常常感慨,人生有两件憾事: 一是没能出国深造,汲取更多知识报效祖国;二是没能好好陪伴妻子。 他总说,妻子是因为常年操劳而过世的,55年来,这个家全靠她一人支撑。 每年到了妻子的忌日,于敏总要独自前往墓园,在墓碑前一站就是好久。 有时他会低声细语,仿佛在与妻子对话。 儿女劝他回家,他总要多待一会儿。 每逢过年吃团圆饭时,他总会默默地在桌上多摆一副碗筷,那是给妻子留的位置。 要了解孙玉芹是个怎样的女子,可以从电视剧《功勋》的筹备过程窥见一二。 拍摄前,导演特意请来于敏的儿子和儿媳。 当演员倪妮问起孙玉芹的为人时,儿媳立即拿出婆婆年轻时的照片: "你看看,多漂亮啊。她脾气特别好,从来不发火。" 照片上的孙玉芹确实眉清目秀,温婉可人。 孙玉芹的温柔中带着刚强。 自从1961年于敏投身氢弹研究,经常一连数月不回家。 家里的大事小情,从照顾老人到抚养孩子,全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 最让人心疼的是,就连生孩子的时候,于敏也没能陪在身边。她只能请邻居帮忙照看家里,自己深夜里独自赶往医院。 想象一下那时的情景:一个孕妇忍着阵痛,在黑夜里蹒跚独行。 脸上流淌的不仅是疼痛的泪水,更是无人陪伴的心酸。 但她从未抱怨,而是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切。 更不容易的是,于敏的工作需要绝对保密,整整28年,孙玉芹都不知道丈夫具体在做什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邻居们难免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怀疑于敏是不是犯了错误被带走了。 孩子们在学校也会被人指指点点,说"你没有爸爸"。 面对这些,孙玉芹始终坚信丈夫,用单薄的身躯守护着这个家。 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于敏还常常把工资寄回老家帮助亲戚,甚至把家里仅有的鸡蛋拿去分给同事补充营养。 孙玉芹虽然心里不好受,但总是默默支持。 她知道,丈夫帮助老家是懂得感恩,照顾同事是为了国家大事。 在家属联欢会上,孙玉芹说过这样一句话: "国家的发展不仅要靠男人,也要靠我们女人来支撑。" 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科研人员家属的心声。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正是无数个像孙玉芹这样的女性,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才让科学家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 当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于敏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时,孙玉芹看着他,轻轻说了句: "还活着呢?" 这句话背后,是28年的等待与守候。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早已习惯了独自面对一切,把丈夫奉献给了国家。 于敏曾动情地对妻子说: "这份功勋,有你的一半。" 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 如果没有孙玉芹的理解和支持,于敏很难专心致志地完成科研任务,我国的氢弹事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今天,在我们缅怀"氢弹之父"于敏的卓越贡献时,也不要忘记那些站在他们身后的亲人们。 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女性,用爱与坚守撑起了一个个家,成为科学家们最坚强的后盾。 孙玉芹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家属的缩影,她们的付出同样值得被铭记。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儿子叫他叔叔、“地下工作”30年,今天记住这个名字…)
孙怡被离婚,真的不冤!我要是董子健,也得“铁了心”离。孙怡这人吧,乍一看
【1评论】【4点赞】
用户17xxx67
“国产土专家001号一一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