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双枪李林被日军围攻,不得已退到庙里。等日兵破门而入时,她假装昏死倒在地上。衣襟下的手还死死攥着枪柄——那对陪伴她闯过无数硝烟的双枪,枪身被汗水浸得发滑。日兵的皮靴声踏在青砖地上,像重锤敲在她紧绷的神经上,有人用生硬的中文骂着“死婆娘”,靴尖甚至踢了踢她的胳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李林是一位杰出的抗日女英雄,她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4月26日,这位怀有三个月身孕的年轻女战士,在山西晋绥边区与日伪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4岁。 她的壮烈事迹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 李林于1915年出生在福建漳州,自幼被遗弃在当地的塔口庵前。 幸运的是,她被善良的陈茶女士收养,并随养母前往印尼爪哇岛生活。 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根。 在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当地禁止教授中文,但她坚持跟随养父母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特别崇拜花木兰这样的民族英雄。 这段海外经历让她亲眼目睹了殖民统治下人民的苦难,也坚定了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1929年,14岁的李林随养母回到祖国,先后在厦门集美中学、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和北平民国大学求学。 这些求学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危难。 在上海读书期间,她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青年团",积极参与各种抗日宣传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她怀着满腔热血立下誓言: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这句话成为她后来的人生信条。 为了实现抗日救国的理想,李林不仅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还刻苦学习军事技能。 她经常天不亮就起床练习射击,双手经常被枪械磨出水泡。 经过刻苦训练,她学会了骑马和射击,尤其擅长双枪射击,能够在奔驰的马背上准确命中目标。 1936年,她在山西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由于表现突出,她后来被任命为女生连队的连长和党支部书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李林主动要求到抗战前线工作。 她不仅负责印刷传单宣传抗日,还到处动员有志青年参加抗日队伍。 有一次,她带领游击队突袭日军的养马场,成功缴获了150多匹战马,组建了骑兵部队。 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骑兵部队成为晋绥边区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经常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 1940年4月,日军出动8000多人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大扫荡"。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包围圈内不仅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有500多名群众。 为了掩护大家突围,李林主动带领骑兵部队吸引敌军注意力。 她机智地调动敌军,成功掩护了大部队安全转移。 在最后的战斗中,李林身边只剩下少数战士。 她知道突围无望,便将重要文件藏好,让年仅12岁的通讯员先行撤离。 临别前,她仔细叮嘱通讯员要记住文件隐藏的位置,等安全后再取回交给组织。 最后,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这位年轻的女英雄选择了自尽,宁死不屈。 李林牺牲后,延安方面对她给予高度评价,称她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 作为一位华侨女英雄,她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 后来,周恩来总理还特别嘱咐要编写《李林传》,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位民族英雄。 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来到她的纪念碑前献花致敬。 如今,战争已经远去,但李林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什么是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抗战英雄谱|双枪李林:最后一枚子弹射向自己 牺牲时已有身孕)
1942年,一500人的日军骑兵与只有300人的八路军骑兵相遇。敌军官手持望远镜
【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