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菜地”看数学思维的生长:数量关系与策略意识的双提升 张爷爷和李奶奶“围长方形菜地”的题目,成了观察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扇窗,透过它,能看到“数量关系理解”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双重成长。 张爷爷的菜地“长7米、宽2米”,学生能快速算出面积是“7×2=14平方米”,这是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应用;而李奶奶“篱笆长11米、一边靠墙”的条件,让问题变得更具挑战性——学生需要思考“靠墙的是长还是宽”,还要结合“面积比张爷爷的大”来筛选方案。 从学生的作业中,能看到思维的“有序性”与“创造性”:有的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时,清晰标注出“长、宽、靠墙边”,把“篱笆长度”与“长方形边长”的数量关系一一对应;有的学生尝试了多种围法(比如“长9米、宽1米”“长5米、宽3米”等),再通过计算面积筛选出“面积更大”的方案。更让人欣喜的是,不少学生在题目旁记录下思考过程,把“信息整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的步骤一一呈现。 这道题的价值,早已超出“计算面积”本身: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数量关系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和具体条件、实际需求相关联的”;也让学生明白,解决复杂问题需要“有序尝试、对比筛选”的策略意识。当学生能把“篱笆长度”“靠墙情况”“面积大小”这些信息,梳理成清晰的数量关系,并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答案时,数学就不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成了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思维的严谨性与灵活性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生长。
从“围菜地”看数学思维的生长:数量关系与策略意识的双提升 张爷爷和李奶奶“围
特级钱守旺云
2025-09-04 11:40:1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