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做皇帝后,曾救过他一命的丁固前来拜访,讨要封赏,却被刘邦下令处斩,这是为何呢

国际大碗说 2025-09-04 17:16:21

刘邦做皇帝后,曾救过他一命的丁固前来拜访,讨要封赏,却被刘邦下令处斩,这是为何呢? 故事的起点要拉回到公元前205年,彼时已是汉王的刘邦,察觉到项羽主力被牵制在齐国战场、楚都彭城防御力量空虚的战机。 刘邦联合诸侯,集结起五十六万大军,向彭城挺进。起初,战局完全按照刘邦的预期推进,彭城几乎未遇激烈抵抗便被攻克。 沉浸在胜利狂喜中的刘邦,误以为项羽已无回天之力,竟在彭城城内大摆庆功宴,日日饮酒作乐,对远在齐国的项羽放松了警惕。 得知彭城失守的消息后,项羽当机立断,留下麾下将领继续围攻齐国,自己则亲率三万精锐骑兵,以闪电般的速度回师救援。 这三万楚军铁骑,骤然劈入数十万松散的联军阵中,将其打得大败。 混乱之中,刘邦带着少数亲信仓皇向西逃窜,身后的楚军紧追不舍。 眼看就要被追上,刘邦勒住马缰绳,对追击的楚军将领是丁固高声喊道:“丁公!何必非要拼出个你死我活,赶尽杀绝呢!” 这番话让丁固陷入了沉思。他暗自盘算,刘邦说得并非没有道理,自己拼死为项羽效力,最终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回报?倒不如卖个人情给刘邦,说不定日后还能从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于是,丁固做出了一个改变两人命运轨迹的决,下令撤军,放刘邦一条生路。 时间一晃来到公元前 202 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的大军击溃,逃至乌江岸边时,因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拔剑自刎。 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之后登基称帝,建立大汉王朝。 此时的丁固,日子却过得十分困顿。项羽一死,他只能在民间四处躲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当丁听闻刘邦登基称帝的消息后,心想自己当年可是救过刘邦的性命,这份恩情刘邦肯定不会忘记。如今刘邦贵为天子,只要自己主动上门求见,凭借这份救命之恩,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成问题。 怀着这份美好的憧憬,丁固整理了一番行装,大摇大摆地来到长安,请求面见刘邦。他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人生的 “逆袭时刻”,却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竟是一场灭顶之灾。 刘邦得知丁固前来求见,内心掀起了复杂的波澜。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彭城之战后,自己狼狈逃窜、向丁固低声求饶的场景 , 那是他不愿提起的耻辱。 如今丁固不仅找上门来,还想凭借当年的 “恩情” 索要封赏,这让刘邦心情复杂。 刘邦目光冰冷地盯着丁固,开口问道:“你可知自己犯下了何等罪过?” 丁固一脸茫然,连忙说道:“陛下,臣当年在彭城之战中放走了您,救了您一命啊!臣此次前来,正是希望陛下能念及这份恩情。” 刘邦厉声说:“你身为项羽的臣子,却在战场上心怀二心,私自放跑敌军主帅。项羽之所以会失去天下,正是因为有你这样不忠不义的下属!像你这样的人,留在世上还有什么用处?” 丁固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吓得脸色惨白,“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陛下,臣当年只是一时糊涂,求陛下看在臣曾救过您的份上,饶臣一命吧!” 然而,刘邦早已下定了决心,无论丁固如何哀求,他都不为所动。随后,刘邦下令将丁固押至军营,当着全体将士的面巡行示众。 在军营之中,刘邦指着被五花大绑的丁固,高声说:“此人就是丁固!他身为项王的臣子,却对君主不忠,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主公。今日我斩杀丁固,就是要让天下人都明白,身为臣子,绝不能像丁固这样心怀二心。如果有人敢效仿他,下场就会和丁固一样!” 话音刚落,刘邦大手一挥,刽子手手起刀落,丁固当场被斩杀。 可怜的丁固,到死都没能弄明白,自己当年的 “善举” 为何会换来这样的结局。他本以为救命之恩能换来荣华富贵,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事实上,刘邦斩杀丁固,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量。 汉朝刚刚建立,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各地仍存在潜在的叛乱隐患。如果刘邦因为丁固有救命之恩,就对其加官进爵,那么日后臣子们在战场上,会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效仿丁固,背叛自己的君主? 这种情况是刘邦绝对无法容忍的。因此,他必须通过斩杀丁固这一行为,以儆效尤,向天下人传递 “不忠者必诛” 的明确信号。 除此之外,刘邦当年向丁固求饶的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是丁固留在朝堂之上,天天以 “救命恩人” 自居,到处宣扬这件事,必然会损害刘邦作为皇帝的威严 从丁固自身来看,他的行为也暴露了其目光短浅和判断愚蠢。他错误地认为,救了刘邦一命就可以高枕无忧,甚至将这份 “恩情” 当作索要封赏的资本。 丁固既没有看清时局的变化,也没有读懂刘邦的心思,最终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 阅读:36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