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联二号人物魏拯民因叛徒出卖,身负重伤,牺牲的前一天清晨,在洗完脸后

尔说娱乐 2025-09-05 09:33:57

1941年,抗联二号人物魏拯民因叛徒出卖,身负重伤,牺牲的前一天清晨,在洗完脸后把照顾他的女战士金哲镐叫到了身边,并从怀里掏出一枚戒指递给了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1年3月的长白山区,积雪尚未消融,寒风依然刺骨。 在密林深处的一处抗联密营里,炉火微弱地跳动着,映照出魏拯民消瘦而坚毅的面容。 这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政委兼副总司令,此刻正饱受心脏病和胃病的折磨,却依然保持着革命者的尊严与气节。 清晨时分,他仔细地用破旧的毛巾洗完脸,将照顾他的女战士金哲镐叫到身边。 在摇曳的煤油灯光下,他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枚磨损的铜戒指,郑重地交到金哲镐手中。 这个意味深长的举动,仿佛在诉说着一个革命者最后的嘱托。 1909年2月,魏拯民出生在山西屯留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当地小学教师,经常向年幼的魏拯民讲述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 1925年,16岁的魏拯民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那里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7年1月,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一二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魏拯民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他回到家乡屯留县,成为当地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1928年当党组织遭到破坏时,他被迫离开山西,被调往北平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撼了整个中国。 魏拯民毅然来到东北抗日前线,先后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部长、道外区区委书记。 1935年7月,他作为东北党和抗日武装的唯一代表,远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回国后积极参与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担任东满省委书记。 1936年6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魏拯民率部与杨靖宇将军的第一军胜利会师。 两军将士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歌声响彻林海雪原。 两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魏拯民任省委书记兼政委。 从此,他率领部队活跃在东满、南满地区,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袭击敌军据点,破坏铁路设施,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抗日联军的不断发展壮大令日寇寝食难安。 敌人不断调集重兵进行残酷的"讨伐"和"围剿"。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魏拯民长期带病坚持战斗。 1939年,抗联部队被迫转入深山密林,战斗更加残酷,战士们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行军作战。 魏拯民因病情加重,不得不住进密营治疗,但他仍然通过书信指导前线战斗。 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来,魏拯民悲痛万分。 他强忍病痛,承担起领导第一路军的全部重任。 尽管病情日益严重,他仍然坚持工作,经常在油灯下彻夜不眠地起草文件、书写报告,总结对敌斗争经验。 他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作战心得和对部队建设的思考。 1941年初,敌人加紧封锁,密营里粮食断绝。 魏拯民和战士们只能以松子、树皮充饥。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时刻关心着抗日大局和战友们的安危。 每当有战士来看望他,他总是先询问部队的情况,把自己的药品分给其他伤员。 3月8日,魏拯民在密营中溘然长逝,年仅32岁。 更令人痛心的是,叛徒为换取赏金,竟带领日军焚毁他的遗体并割下头颅。 直到1961年,烈士的遗骸才被找到并妥善安葬。 在清理遗物时,战士们发现了他留下的大量文稿和日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魏拯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他与杨靖宇将军并肩作战的事迹,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抗战的意志,都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金日成在回忆录中深情缅怀魏拯民,称赞他是朝鲜革命的功臣。 如今,在魏拯民战斗过的长白山区,人们仍然传颂着他的英雄事迹。 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人前来祭奠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抗联英雄。 他的精神就像长白山的青松,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主要信源:(中国文化报——魏拯民,为拯救人民)

0 阅读:1210

评论列表

蝶落尔肩

蝶落尔肩

6
2025-09-05 23:02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浩气长存

浩气长存

4
2025-09-05 20:36

[赞][赞][赞]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