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的儿子不去扶持,反而要帮着侄子登上帝位。三国的这位太后最终自食其果,这位太后

帝王八卦 2025-09-05 12:08:36

放着的儿子不去扶持,反而要帮着侄子登上帝位。三国的这位太后最终自食其果,这位太后不是别人,正是东吴皇帝孙休的皇后朱氏。 朱氏是孙权的外孙女,父亲是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朱据,母亲是孙权宠爱的小女儿孙鲁育。 晚年的孙权愈发昏聩,为了加固皇室内部的联系,竟做出了一个违反常理的决定:将外孙女朱氏指婚给了自己的第六子孙休。 当时的孙权,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反复不定,时而看重这个皇子,时而又偏爱那个皇子, 孙权这种摇摆的态度点燃了皇子间权力争斗的导火索,在这场残酷的政治厮杀中,朱氏的母亲孙鲁育,因为反对孙鲁班(孙权的长女)支持的鲁王孙霸上位,得罪了孙鲁班。 从此,孙鲁班便怀恨在心,暗中寻找报复的机会。后来,孙鲁班抓住一个由头,诬陷妹妹孙鲁育参与谋反,可怜的孙鲁育就这样含冤而死,死后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仅仅被草草埋在了乱葬岗。 孙休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得魂不附体,他担心朱氏会受到牵连,决定把朱氏送回建业躲避灾祸。朱氏到了建业后,权臣孙峻以 “皇室亲属不应分离” 为由,又把她送回了孙休身边,这对患难夫妻才得以重逢。 后来,东吴的朝堂局势再次发生巨变。权臣孙綝手握兵权,废掉了当时的小皇帝孙亮,为了更好地掌控朝政,他转而拥立看似毫无背景的孙休为帝。 就这样,原本在皇室中默默无闻的孙休,一夜之间从普通皇子摇身变成东吴皇帝,朱氏也随之从王妃成为皇后。 孙休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孙鲁育平反,不仅恢复了她的名誉,还重新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与此同时,孙休正式立儿子孙酦为太子,此时的朱皇后,丈夫是一国之君,儿子是未来储君,自己贵为皇后,可谓站在了人生的顶峰。 孙休在位仅六年,就突然病重而死,只留下朱氏和几个年幼的儿子。 按理说,理应是太子孙酦继位,朱氏晋升为太。但当时的局势严峻:蜀汉已经覆灭,东吴失去了重要盟友,面临着巨大军事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大臣认为,太子孙酦年纪太小,没能力应对如此复杂局面。 就在大臣们争论不休时,有人提出拥立孙休的侄子孙皓为帝。 孙皓是前太子孙和的儿子,当时已二十多岁,不仅年纪合适,平日里还展现出一定的才能,在皇室宗亲中也有不少人支持。 这个提议一出来,立刻引发激烈讨论。大臣们反复权衡利弊后,大多认为孙皓是当合适的人选。于 是,丞相濮阳兴、左将军万彧等人,一同来到朱太后面前,征求她的意见。 朱太后反复考虑后,说:“我不过是个守寡的妇人,只要你们能保证吴国江山安稳,让皇室宗庙得以延续,我就心满意足了。” 皓靠着朱太后的支持,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登基初期,孙皓对朱太后表面上还算恭敬,毕竟他心里清楚,没有朱太后的同意,自己根本坐不上皇位。 朱太后也天真地以为,这个侄子会记得自己的拥立之恩,好好对待自己和她的儿子们。 可朱太后万万没想到,孙皓其实是个心狠手辣、忘恩负义的人,他对权力有着极度的贪婪,一旦掌握大权,就露出了凶狠的面目。 仅仅过了几个月,孙皓就开始一步步削弱朱太后的权力。他先是以 “调整后宫礼制” 为借口,剥夺了朱太后的多项特权,接着又把朱太后的身份从 “太后” 贬为 “景皇后”,甚至连她居住的宫殿也改名为 “安定宫”,实际上就是把朱太后变相软禁了起来。 朱太后心中满是委屈和愤怒,可此时的她已经没有任何权力,身边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默默承受孙皓的欺负。 可怜的朱太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死时才三十多岁。 朱太后死后,孙皓连一场像样的葬礼都不肯为她举办,只是让人在帝苑的一间小屋里草草处理了后事。 孙皓害死朱太后后,并没有就此停手,他认为孙休的儿子们始终是自己皇位的威胁。 朱太后当初为了所谓的 “大局”,让儿子放弃了皇位,可最终却落了这样一个结局,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其实,当时的朱氏完全可以凭借太后的身份,联合朝中支持太子的大臣,扶持儿子登上皇位。即便儿子年幼,也能在她的辅佐和大臣的帮助下,慢慢学习治国之道,成长为合格的君主。 可朱氏却轻易相信了大臣们的话,把江山交给了一个披着 “贤能” 外衣的豺狼,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0 阅读:52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