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大宴宾客,宾主尽欢,但他身旁的美人却神情淡漠,和这场热闹的聚会格格不入。宁王瞥了一眼身旁的美女,心头一动,抬手对在坐的宾客说:“本王今天为大家准备的饼干,味道如何?”宾客们品尝完之后都赞不绝口。 王维出生在唐开元九年,出身河东王氏这样的名门望族,从小就展现出多方面的才能。他九岁时就能写诗,十五岁到京城求学,很快就因为诗才和音乐天赋出名。开元九年,他二十一岁通过进士考试,当上太乐丞,负责宫廷音乐事务。那时候,他常参与皇家宴会,弹奏琵琶之类的乐器,结识了不少权贵。 宁王李宪是唐玄宗的哥哥,早年让出太子位,封为宁王,生活奢华,府中常聚文人墨客。王维和宁王关系不错,常去府上交流文艺。李宪这个人,性子骄纵,曾因为看中民间女子就把人强行带进府里,这在当时贵族中不算稀奇,但也暴露了他自私的一面。王维则不同,他对山水和禅理感兴趣,早年就买了蓝田辋川的别墅,闲时去那里隐居,写诗画画,追求一种平静的生活。 开元十九年,王维因为工作失误被贬到济州,当了个小官,那段日子他游山玩水,创作了不少田园诗,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官场的不满。贬官经历让他更向往自由,不太热衷权势。复职后,他当过右拾遗、监察御史之类的职位,继续和宁王来往。宁王府的聚会常常是文艺主题,王维在其中吟诗作对,展示才华。李宪虽然礼贤下士,但私下里那些霸占民女的事,让人觉得他不是什么正面人物。王维的诗歌多反映这种矛盾,一方面赞美自然,一方面隐含对世俗的批判。 宁王李宪,原名成器,生于高宗时期,是睿宗长子。武则天时代,他避开宫廷斗争,低调生活。睿宗复位后,他主动把太子位让给弟弟李隆基,换来宁王的封号,从此过上闲散日子。宁王府占地大,里面亭台楼阁不少,他收集古籍乐器,喜欢办宴请官员文人。开元年间,宁王和王维这样的才子交往密切,常邀请他们来府里。 王维那时二十出头,正值才华横溢的时候,在一次宴会上,发生了那件有名的事。宁王一年前看中一个卖饼匠的妻子,因为她长得漂亮,就用钱把人弄进府里,当作宠妾。过了一年,宁王办宴会,请来很多宾客,包括王维。宴会上,宁王故意让人把卖饼匠带进来,想试探那女子的反应。女子看到丈夫,神情变化大,露出关切。宁王见状发火,指责她还惦记旧人。宾客们看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气氛尴尬。宁王让大家以此为题作诗,大多数人不敢直说,只好敷衍。 王维却直接写了那首《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诗借春秋时楚王夺息夫人却得不到她回应的典故,直指宁王的举动不对。宾客们议论,王维的诗传开后,宁王起初生气,但王维解释说,这是直言劝谏,宁王如果成全这对夫妇,就能得美名。宁王听后同意,把女子还给卖饼匠。这事传为佳话,但也反映出宁王当初的霸道行为。王维因此更出名,显示了他仗义的一面。 这件事后,王维继续在官场浮沉,开元末年,他升到吏部郎中,负责选官事务。后来转文部郎中,审核奏章。王维的诗歌这时越来越多禅味,他受佛教影响深,常写空灵的境界,像《鸟鸣涧》那样,表达人与自然的融合。宁王李宪在天宝初年去世,享年六十三,没卷入后来的乱局。王维在安史之乱爆发时,长安陷落,他被叛军抓去,强迫当伪官,负责文书。 那段日子,他虽身不由己,但也写了些反映乱世的诗。乱平后,朝廷审讯伪官,王维的哥哥王缙求情,加上他先前功绩,获赦免,只贬为太子中允。后来复官,到尚书右丞。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墅里他种竹植树,抄佛经,画佛像,生活简朴。辋川集二十首小诗,就是他那时和裴迪一起写的,记录庄园景物,禅意浓厚。王维的画作也有名,水墨山水影响后世。 他不续娶,独身三十年,可能是受妻子早逝和佛理影响。宁王的事虽是传说,但流传广,反映唐代贵族生活的一面。王维的直言,在野史中被赞,但也提醒人们,历史中这类故事往往有夸张成分。宁王府后来荒废,昔日荣华成空。 王维的诗歌影响大,现存三百多首,主题广,从宫廷到山水,从田园到边塞。他提升了绝句的地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受誉为文宗。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思亲之情,流传千古。王维用典多,从文选和史书取材,语言简朴深刻。山水诗是他的强项,写出自然美和闲适,像《山居秋暝》,虽没直接场景,但意境深远。 王维受谢灵运和陶渊明影响,结合道家和禅宗,创造独特风格。他的宗教色彩重,晚年更甚,诗歌体现无生无灭的哲理。宁王李宪虽有让位之功,但私生活问题多,那件事虽成全了夫妇,却暴露贵族特权。王维的劝说,如果真实,显示他有正义感,但历史记载有限,多见于野史。 安史乱后,王维获赦,继续创作,晚年专注诗画佛事。宝应元年,他病逝于辋川,门生整理遗稿,编成集子。宁王的墓在京郊,碑刻生平,但没提那事。王维的影响延续,宋代苏轼等人都学他。故事提醒人们,唐代虽盛世,但底层民众常受压迫。
宁王大宴宾客,宾主尽欢,但他身旁的美人却神情淡漠,和这场热闹的聚会格格不入。宁王
古往奇趣角
2025-09-06 02:55: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