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立陶宛正式宣布了 9月5日,立陶宛国防部公开证实:美国正式通知将大幅削减对其军事援助,部分项目甚至直接"清零"。这记闷棍打得维尔纽斯措手不及,也让整个欧洲心里都咯噔一下。 2025年9月初,美国国防部官员向欧洲盟国通报了削减军事援助的决定。 立陶宛国防部政策事务主管瓦伊多塔斯·乌尔贝利斯,在9月5日正式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 乌尔贝利斯透露,美国国防部已告知立陶宛,下个财年开始将把“第333节”涵盖的军援项目“减到零”。 “第333节”是五角大楼面向全球的一个军援项目,资金规模超过10亿美元,2018年至2022年间,欧洲地区的支出约占该项目总额度的29%3。 受影响的项目还包括创建于2020年的“波罗的海安全倡议”。 美国国会去年为波罗的海安全倡议划拨了2.28亿美元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训练和装备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 自从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 他就签署了编号14169的行政令《关于重新评估与调整美国对外援助结构的行政命令》。 该命令要求暂停所有非紧急性对外援助项目九十天,并对所有执行中的合同进行风险评估。 白宫称,美国国防部举措经过与欧洲国家协调,与总统行政令和特朗普长期强调的“确保欧洲为自身防务承担更多责任”一致。 面对美国援助削减,立陶宛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国防计划。 立陶宛政府表示正与美方磋商哪些军援项目将得以保留、哪些将被延后。 立陶宛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多项军事能力建设,该国国防部宣布了一项3亿欧元(约合3.37亿美元)的国防工业投资计划,重点用于提升本土军工企业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以减少对外部装备的依赖。 美国削减军援的决定在欧洲引发了强烈反应。 据知情人士向媒体披露,欧洲多国政府对此消息感到震惊,试图获知更多细节,以及欧洲方面的国内资金是否能弥补缺口。 有人称北约“绝对将受影响”,因为美方部分资金经由该军事同盟发放。 另有人称,美方此举“引发担忧与不确定性”。 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国纷纷展开非正式磋商,试图摸清美国底线。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作为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反应尤为强烈。 拉脱维亚国防部长公开表示,其陆军现代化改造计划中约40%的夜视装备采购依赖333条款资金支持,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北约内部文件显示,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特种部队训练课程中,美军教官承担了67%的实战化教学任务。 以前美国为了战略利益,肯给他们花钱。 可如今的特朗普是一只铁公鸡,他主张将“国民优先”落实到每一笔支出。 每一笔投资,都要给美国带来利益,无法带来利益的就削减掉。 这一逻辑放在国际安全援助体系里,就是削减那些不能为美国带来直接收益的援助项目。 问题就是,一旦削减援助,很可能就会给其他大国打开“间接扩展通道”。 毕竟,这些小国家都是“有奶就是娘”,一旦断粮,有人给点好处,那还能站在美国这边吗? 这里所谓的“其它大国”,虽然未点名任何国家,但情报摘要中的“替代融资”“非北约渠道”“双边基础设施贷款”等关键词,清晰暗示着潜在受益方。 以匈牙利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就传出消息,当地铁路现代化项目拟引入“非传统融资渠道”,并引入亚洲技术团队完成设计方案替代。 美国援助链条断裂后,留下的不只是政策空档,还有地缘空间的腾挪余地。 中东欧国家不再仰望华盛顿,而是围绕自己的需求寻找对接坐标,例如,中国。 面对美国援助削减,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将不得不加速推进国防自主。 有观点认为,若立陶宛将国防自主走向极端,转而与东方大国深化合作,或对美国地区战略构成更大冲击,美国最忌惮盟友“另寻靠山”。 欧盟主要成员国正通过驻美使馆紧急索要实施细则,重点关切具体削减幅度、过渡期保障措施以及对现有联合军演的影响。 法德两国军方已联合制定欧洲防务应急方案,内容包括建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设立专项防务基金等12项具体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美国战略收缩。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重塑欧洲安全格局,欧洲各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当美国大哥不再慷慨出钱,小弟们该如何自处?
谁来保护我们昨天,身处波罗的海边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组团向欧洲方向喊话
【2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96
克拉斯诺夫在用尽全力帮助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