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无私到啥程度!”一位法国男子在中国待了40年,竟无偿资助70

论芸有事 2025-09-08 15:39:52

“一个人能无私到啥程度!” 一位法国男子在中国待了 40 年,竟无偿资助 70 多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他提出的唯一条件,居然是受助学生学有所成后必须回到中国!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档案里,藏着一段特别的缘分,70多位中国学生曾靠一位法国老人资助去法国留学,而老人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学成本领后,必须回到中国。   定下这份约定的就是让·德·米里拜尔,中国学生都习惯喊他“让”。   让在法国的家境本不错,祖父是法国军队缔造者之一,父亲做过空军飞行员,表姐还当过戴高乐将军的机要秘书。   按常理57岁的他该在巴黎过着不用操心的日子,可1976年秋天,他却提着行李箱出现在西安火车站,成了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第一位外籍老师。   刚到学校,让就发现教室里连台能练法语听力的录音机都没有,学生只能靠老师反复念来学发音。   之后他回法国时,自己花钱买了十几台录音机、电视机,还带了不少原版法语书和外语片回来。   当时按合同,他本可以同时拿法国政府的津贴和中国这边的工资,可他主动推掉了中国的工资,说把钱留着给学生添教学设备。   上课的时候,让注意到有些学生总在教室角落啃干馒头,课后还得打零工贴补家用。   有个成绩很好的男生,因为家里穷打算退学,让知道后主动提出帮他出学费,同时也跟他说清楚学成后一定要回国。   从那以后,让就开始用自己的积蓄帮更多学生留学,不光承担学费,还把巴黎的公寓腾出来给留学生住,自己回法国时只能住在亲友家。   为了帮学医的中国学生,他还找了自己家族的关系,说服法国卫生部门给他们发奖学金。   让对中医格外上心,还特意多资助了些学中医的学生,那些被他帮过的学生,后来有的成了国际上有名的医生,有的成了航天领域的工程师,全都没忘当初的约定,都回到了中国。   在西安的四十年里,让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学生身上,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很简朴。   学校给他安排的房子不到60平方米,里面除了满架子的书和几件旧家具,没什么像样的东西。   2011年他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到2018年已经帮48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前后捐了6万多块钱。   1994年法国驻华大使特意从北京到西安,代表法国总统给让颁了拿破仑勋章。   3年后他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拿到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2014年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除了教书和帮学生,让还花了二十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从60岁到66岁,他用六年时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1984年在法国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来翻译成中文,成了我国第一本研究明代西北地区地方史的专著。   2015年96岁的让在西安去世,按照他生前的意愿,遗体捐给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他想最后再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出点力。   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的草地上,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面“耕耘友谊”四个大字很显眼,右上角还嵌着让的头像。   他去世前学生们特意办了场聚会。坐在轮椅上的让看着满屋子自己帮过的人,有医生、有科学家、有老师,笑得特别开心,能看出来让也在为这些学生感到骄傲,也为大家信守约定回来而欣慰。   这些归来的学子,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让的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9日——他是洋教授,也是“中国好人”(人物)

0 阅读:0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