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2024年陕西西安,一75岁老兵攒了1400元盘缠,瞒着家人,独自骑了1000公里自行车来到武汉!只因50年前老连长曾经说过:“武汉长江大桥很壮观,一定要来看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泪目了,2024年夏天,在陕西西安蓝田县,一位75岁的老兵陈有银,用他攒下来的1400块钱,独自骑上一辆破旧的共享单车,出发前往武汉。 他没有告诉家人,没有留下字条,只是默默收拾好几件旧衣服,一个军用水壶和一件雨衣,把钱小心地装在布包里,然后推着车子走出了家门。 这一走就是上千公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亲眼看一眼连长五十年前描述过的武汉长江大桥。 时间倒回到1970年,19岁的陈有银在河南开封当兵,那个时候的部队生活很艰苦,但年轻人热血满满,连长黄火生是湖北人,他经常向战士们描绘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 那座桥上能走汽车和行人,下面能跑火车,江面上还有来来往往的轮船,那时桥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桥”,连长说起时满脸自豪。 年轻的陈有银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只是当时训练紧张,大家都没想过未来几十年会如何。 退伍之后,他回到了家乡务农,肩上的担子比部队还要重,家里有地要种,有老人要照顾,后来妻子身体不好,他要承担更多责任,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他也已经老了。 几十年里,这个去武汉看看大桥的念头被生活一再压下,直到2023年,他拿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战友的话点燃了心里的火。 有人说都七十多了,趁还能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让陈有银重新想起了那个半个世纪前的心愿。 8月的一个中午,他终于下定决心出发,他没有经验,也不会用导航,更没坐过高铁飞机,就靠问路和路牌辨别方向,他把钱分开收好,心里有一杆秤,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和中午加起来不超过二三十块。 口渴了,就去公厕的水龙头接水,或者在加油站洗手池里灌满水壶,为了省钱,他常常在便宜的小旅馆歇脚,遇到实在没有地方,就在麦当劳里坐一夜。 路上他骑行八九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服,有人看他衣衫褴褛,以为是流浪汉,后来才知道他是个老兵,司机在高速服务区见到他喝凉水啃馒头,忍不住劝他搭车,他却摇头,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环卫工人给他指过路,热心人送过鞋子,陌生人递过馒头和水,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继续踩着单车,朝南走。 快一个月过去,他终于进入武汉,城市比他想象的要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桥梁一座接一座,可这也让他犯了难,连长当年说的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可现在武汉已经有十几座大桥。 他站在一座桥上,看着钢梁出神,想起那句“上层走人和汽车,下层走火车”,一时辨不清哪一座才是自己心中的那座桥,对他来说,能到武汉,能亲眼看到大桥横跨江面,已经是一种满足。 就在他还在城市里摸索的时候,钱也快花完了,一次迷路后,他走进了警务站,警察起初以为他是流浪老人,可看到他拿出的退伍证,立刻肃然起敬。 听说他骑了一千公里只为看大桥,大家都很感动,出于安全考虑,警方联系了家人。 那一夜,他的儿子连夜从西安开车赶到武汉,把他接回了家,家人找了他一个月,担心到不行,见到他安然无恙,也没有责怪,只是心疼。 回到西安没多久,他收到了老连长寄来的照片,上面就是当年所说的武汉长江大桥,他仔细看了很久,心里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后来武汉文旅局知道了这件事,特地邀请他在国庆节期间到武汉参观。 这一次,儿子陪着他坐上高铁,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抵达,高速列车稳稳地驶过,老人感叹自己这一辈子第一次坐上这样的车。 在武汉,当地工作人员带他参观了长江大桥,那是1957年建成的公铁两用桥,当年毛主席题下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现在依然清晰,陈有银看着桥身,久久不愿离开,他终于把半个世纪的心愿实现了。 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人被感动,有人说,他骑的不只是自行车,更是一种信念,还有人说,这是老一辈军人执着的象征,他自己却很平静,只是说一句“虽然累,但值”,这是他跨越半生最真实的感受。 五十年前的承诺,五十年后的兑现,一个老兵用一段千里的骑行,把青春的记忆和今日的现实连接在一起,那座桥不仅横跨长江,也横跨了他的人生,对一个75岁的老人来说,这一趟足以让他无憾。 信源:金羊网——七旬老汉骑行千里 只为看梦中的“万里长江第一桥”
泪目了!2024年陕西西安,一75岁老兵攒了1400元盘缠,瞒着家人,独自骑了1
如梦菲记
2025-09-08 16:37:53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