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服役航母早已大面积生锈,中国制造能力遭质疑,专家:另有原因 最近,又有人盯上中

国际瞭望站 2025-09-09 01:59:42

未服役航母早已大面积生锈,中国制造能力遭质疑,专家:另有原因 最近,又有人盯上中国航母的“锈迹”了。 “福建舰还没服役就锈成这样”“国产航母是不是偷工减料”这类声音开始在网上刷屏,一些所谓“对比图”也被反复传播。 乍一看,好像是抓住了什么“铁证”。但稍微懂点造船的都知道,这种表面锈根本不是问题,甚至是常态。 真要较真,美军那堆年年刷漆的航母和驱逐舰也得先被嘲笑一圈。 问题的关键不在“有没有锈”,而在“这是什么锈”。 航母这种东西,从船体第一块钢板进场那一刻起,就等于踏上了“与锈共生”的旅程。 无论是造船厂的潮湿空气,还是海上舾装的长期浸泡,或者海试时的高盐海雾,只要是铁,就不可能一点锈没有。 防锈技术从来不是“完全防止氧化”,而是“可控腐蚀+有效处理”。 航母上那些看起来“锈迹斑斑”的地方,多数都集中在非关键结构,或者在后续还要进行防腐层处理的位置。简单说就是,“先让它锈,再把它除掉,再涂上合适的东西”。 而不是“它锈了,所以完蛋了”。 而且别忘了,“福建舰”还在海试阶段,舾装流程没完成,很多区域没必要一开始就反复刷漆——那是浪费工时也浪费钱。 打个比方,这就像装修时,你看到毛坯房的墙面上有水渍,然后大惊失色说“这房子漏水了”,其实压根没贴瓷砖呢。 再说点国际通行的经验:美国航母出海时间一长,全身也是锈;F-35的隐身涂层含铁,也照样氧化;英国那艘“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刚服役两年,舰桥锈得像从废铁厂里拖出来的。 是不是他们工业能力不行?显然不是。生锈,本来就是任何“钢铁+海水”的组合必须面对的现实。 问题不是“有没有锈”,而是“抗腐蚀能力能不能顶得住”。 这才是航母真正的门槛。 中国能不能解决这点?目前来看,已经做得够扎实了。 “福建舰”用的特种舰用钢,是鞍钢和几家材料研究单位联合啃下来的,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还具备一定抗爆性。 而且中国的舰体结构涂层技术这些年进步很快,尤其是在“钢基—防腐层—抗附着层”这三层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路线。 所以你看到的那一层锈,不是“关键受力部位出现腐蚀”,而是“表层没处理或处理还在流程中”。 除锈、打磨、再涂装,是军舰保养的家常便饭。真的怕锈,就别碰海军。 顺便说一下,为啥海军装备要用毒性防锈漆、甚至在底部做“刮底”作业? 因为另一个敌人不是氧气,是海里的各种寄生贝类。 这些小东西没几天就能在舰底聚成一层,附着牢、清理难、影响速度,还容易破坏涂层。 所以很多军舰一出海回来,第一件事不是加油,而是“刮底”。 清理掉那些“搭便车的动物”,对舰艇寿命反而比除锈更关键。 这也是航母“频繁维护”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美国生锈是打多了,中国生锈是没打都锈,能一样吗?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意思,其实答案也很直接:中国航母目前确实不像美军那样高频使用,但长期舾装+海试+港口近海高湿高盐的环境,对舰体腐蚀一点都不轻松。 别说没打仗,光是泡水,时间拉长了,钢铁都要认输。 而且越是先进的平台,越是讲究后续保养周期,不是“一次造好永不生锈”,而是“全寿命防锈设计”。 海军设备上岸前锈了,是常规情况;锈了不除,才是不合格。 目前来看,“福建舰”的锈迹是正常舾装工序的一部分,没有任何“质量隐患”性质。 当然,这种技术问题被人放大到“工业信心”层面,也不是没由头。 毕竟国产航母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天然会被拿放大镜看——自己人也看,外人也看。 但我们得分清楚“可批评的事”和“被带节奏的事”。 如果哪天真的在航母服役两年后发现甲板严重腐蚀、系统无法保障,那确实该被追问。但在海试期看到表面锈迹就一顿乱锤,那就不是批评,而是自嗨。 看航母,别只看颜值。看工程,更别指望无瑕。

0 阅读:2269

评论列表

风中强子

风中强子

4
2025-09-09 18:20

瞎逼扯!没有人质疑!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4
2025-09-09 18:58

胡编!

伊戈弋

伊戈弋

3
2025-09-09 11:32

搞一艘鹰舰碰瓷胡建号?

用户85xxx42

用户85xxx42

2
2025-09-09 18:16

哪里生锈了?

那个老C

那个老C

1
2025-09-09 13:48

怎么不用不锈钢

国际瞭望站

国际瞭望站

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