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港股优质创新药龙头还有20%空间
结构上看,港股众多优质创新药龙头尚有约20%空间,A股预期差标的更为稀缺。投资上应聚焦确定性龙头。行业主题方面,双抗依然是投资主旋律。自免、小核酸、基因治疗等主题性个股,则需深挖预期差或转型机会,以期获得自身阿尔法。因此,创新药仍是后续贯穿投资主线的不可或缺方向。医药板块内部展开来看,CXO器械板块自去年底至今,环比趋势明显改善。创新药以八至九分权衡,器械板块在我看来约六分。这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海外需求表现尚佳,且有一定的上修空间。例如年底CXO板块,海外集中的临床前订单均有良好修复。但问题在于国内需求尚需持续跟踪,后续是否具备持续性仍需观察。因此,未来两个季度的关键在于CXO国内景气度、器械国内招标与景气度能否持续,这将直接决定二者明年能否承接创新药行情。作为大板块来看,今年不少个股已实现自身阿尔法。在9-10月窗口期,我们会适当提升CXO与器械板块的配置比例,侧重寻找确定性阿尔法标的。至于如中药、药店等后线板块,无论基本面确定性还是修复速度,均逊于CRO和器械,配置优先级相对更低。综观医药内部格局,我们可以用一页PPT简要梳理清楚。回到创新药本身,我认为市场仍低估了其产业量级。简而言之,中国已成为全球大分子药物研发与制造中心。制造中心易于理解,19-21年正是CXO板块牛市。创新药的研发中心怎么理解呢?几年前中国创新药尚处于“跟随者”阶段。如今双抗时代来临,中国在该领域已实现身位领先。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已然发生。
展望基础用药格局,过往以欧美药企为主,未来“黄金三角”——ADC、双抗、TCE三大创新疗法则大部出自中国。以ADC为例,全球市场规模达五六百亿美元,中国产品已占半壁江山,后续双靶点ADC、独立ADC皆由中国企业领跑;双抗板块年市场逾千亿且产品几全部源自中国;TCE中国与美国并驾齐驱,市场持续扩容。可见,中国企业在千亿级创新药市场中已夺得领先席位,令人长期充满信心。年初流传的创新药“DeepSeek时刻”实为结构性通缩逻辑,而创新药本质上是通胀属性,因为它带来了海外需求的极大增量。背后逻辑——工程师红利、临床推进快速、低成本批量试错,与当年新能源车弯道超车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