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在新中国外交宴会上,邻桌的外宾问容龄:“共产党进北京时,你害怕吗?”容龄的回答令周总理叫绝。[无辜笑] 容龄的回答简单而有力:“我是中国人,共产党也是中国人,我为什么要害怕中国人进北京?”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 1882年她出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父亲裕庚先后担任清朝驻日本和法国公使。 8岁时她跟随父亲到了日本,在使馆里她看到日本女仆练习传统舞蹈,便偷偷学了起来,有一次她穿着和服为日本官员夫人表演,却被父亲当场制止。 父亲的愤怒有深层原因,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刚结束,《马关条约》的耻辱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燃烧,作为外交官裕庚比任何人都清楚国家的屈辱处境。 “你要记住,你永远是中国人。” 父亲对年幼的她说道,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她心里。 1900年她随父亲调任法国,在巴黎她师从现代舞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很快在当地舞蹈界崭露头角,她参演的舞剧《玫瑰与蝴蝶》甚至登上了法国报纸头版。 但父亲始终提醒她真正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在父亲影响下她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舞蹈技法与中国传统艺术结合。 1903年她回到北京,进入紫禁城担任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她的主要工作是在重要场合与外国使节交流,凭借流利的法语、英语和日语,她很快成为宫中不可缺少的人才。 在宫中她创编了多个融合中西元素的舞蹈,她将法国学到的现代舞步骤与中国古典舞身段相结合,创作出《荷花舞》《菊花舞》等作品,为古老的紫禁城带来了新的活力。 慈禧太后对这位格格赞赏有加,不仅因为她的才艺,更因为她在外交场合的得体表现,每当有重要外宾来访,慈禧都会让容龄陪同接待。 1911年清朝覆灭后她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她在北洋政府中继续担任公职,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为国家服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已经50多岁的容龄更加积极地投身爱国活动,她组织义演,通过表演中国传统舞蹈为前线募集资金,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爱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于这位67岁的老人来说,她已经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再到人民共和国的巨大变迁。 回到那场外交宴会,外宾的问题实际上在试探这位清朝遗老对新政权的态度,甚至可能希望听到一些负面评价。 但她的回答让所有人意外,她没有谈论政治制度的差异,没有表达对失去特权的不满,而是从最基本的身份认同出发给出了答案。 “都是中国人” 这四个字背后,是她一生的经历和思考,从清朝格格到民国公民再到新中国的普通一员,她的身份在变,但中国人的根本属性从未改变。 这句话传开后许多外交人员都将其视为应对类似问题的经典案例,它不仅化解了一个潜在的外交尴尬,更展现了一种超越政治分歧的文化自信。 容龄的一生横跨了三个时代,她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逐步复兴的过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始终以中国人的身份为荣,这种坚定的文化认同成为她人生的主线。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像容龄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对国家的理解和热爱,她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爱国不在于选择哪种政治立场,而在于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为使命。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回答太飒了!既没掉进对方挖的坑,又轻巧地把立场表明了,这才是真·说话的艺术。” “看完她的经历就懂了,这话不是临时想的场面话,是她一辈子都在践行的信念。” “从清朝格格到新中国外交家,她每次选择都和祖国站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如果你在现场,面对外宾“当时你害怕吗”的提问,你会如何回应? 官方信源:《中国艺术报》官方网站及其刊登文章
“我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再到我,三代都是失败者!”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海
【2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