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侵略中国三次,英国胜。法国侵略中国两次,法国胜。德国侵略中国一次,德国胜。沙

非常盘点中 2025-09-12 01:21:41

英国侵略中国三次,英国胜。法国侵略中国两次,法国胜。德国侵略中国一次,德国胜。沙俄侵略中国一次,沙俄胜。日本侵略中国三次,日本胜两次,败一次。 1840 年珠江口的炮声给出了残酷答案 —— 英国舰队用工业革命锻造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大清国门。 当虎门炮台的清军还在用大刀长矛冲锋时,英军已经能用蒸汽战舰精准轰击目标,这种代差不仅是武器的差距,更是整个国家制度和生产力的鸿沟。 英国是第一个尝到甜头的列强,1842 年《南京条约》签下的 2100 万银元赔款,相当于当时 400 万农民一年的收入,而香港岛的割让更成了插在中国沿海的楔子。更狠的是《虎门条约》里的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了法,清朝官府居然无权过问。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的文物能装满整个卢浮宫,事后还逼着清政府再赔 800 万两白银。到了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英国又带头瓜分了 4.5 亿两赔款中的一份,三次交锋次次得手,就像饿狼闯进了羊圈。 法国跟着英国后面喝汤,却比英国更会玩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军跟着英军一起烧杀抢掠,还趁机把越南变成殖民地,用这个跳板觊觎中国西南。 1885 年冯子材在镇南关把法军打得落花流水,可清政府转头就签了《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还让云南、广西的边界关税降了一半。 最绝的是条约里那句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等于把西南的经济命脉拱手让人。明明打赢了仗还赔钱割利,这操作让法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赢了两次。 沙俄的胃口更大,而且专捡软柿子捏。这个没派多少兵却占了最多便宜的国家,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硬生生割走了中国 153 万平方公里土地,差不多三个英国那么大。 他们趁清朝内忧外患,用威胁加欺骗的手段,把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到自己名下。最无耻的是 1892 年,沙俄撕毁之前的约定,派兵抢占了帕米尔高原,清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变成别人的囊中之物。 德国来得晚但下手狠,1897 年借着两个传教士被杀的 "巨野教案",德国直接派兵占了胶州湾,逼着清政府签了《胶澳租界条约》,不仅把青岛租了 99 年,还拿到了在山东修铁路、开矿山的特权。 他们修的胶济铁路就像吸管,把山东的煤炭、铁矿源源不断运回德国。这种 "以教案为借口,用铁路圈地盘" 的套路,后来被其他列强争相模仿。 日本是最贪婪的邻居,1894 年甲午战争,清军的北洋舰队被打得全军覆没,李鸿章只能去马关签条约,赔偿的 2 亿两白银能建 20 支北洋舰队,台湾和澎湖列岛也成了日本领土。 1900 年八国联军里,日军派兵最多,抢的东西也最多。但 1931 年他们想彻底吞并中国时,却碰到了硬茬。中国军民用 "空间换时间" 的战略,硬生生拖垮了日本侵略者,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败列强的侵略。 这些战争背后,不光是武器的差距。英国的蒸汽机船能绕地球航行,而清军的木船连长江都跑不利索;法国的铁路能快速运兵,清军靠的还是两条腿;日本明治维新后枪炮自己造,而清军的武器得从外国买。 更要命的是清政府的腐败,甲午战争时军费被挪用修颐和园,前线士兵饿着肚子打仗;义和团运动时,朝廷一会儿支持一会儿镇压,让列强抓住了出兵的借口。 但列强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在中国抢地盘时经常互相拆台,英国怕俄国占太多东北,法国担心德国在山东太强,日本则想独吞中国。 这种矛盾让他们没法真正联合起来瓜分中国。而中国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再到抗日战争,正是这些前赴后继的斗争,让列强明白征服中国只是白日做梦。 1945 年日本投降那天,中国军队终于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接受外国军队的投降。那些曾经在中国海岸线耀武扬威的外国军舰,最终还是得夹着尾巴离开。 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但只要民族觉醒团结起来,再强大的侵略者也会被赶走。那些不平等条约留下的伤疤,永远提醒着我们:国家强大才是最硬的道理。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