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不要杀永历帝,吴三桂不听,跑到缅甸把永历帝杀了。刘玄初又告诉吴三桂,不要主动要求撤藩,康熙同意怎么办?吴三桂不听,康熙一看奏折同意了,吴三桂直接麻了。 (信息来源:搜狐——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吴三桂,却最终造反失败,他真不是当皇帝的命 ) 如果历史能重来,吴三桂会否抓住那一次次近在咫尺的胜利? 世人皆叹其刚愎自用,不听手下“小诸葛”刘玄初的劝。这话说对了一半,他并非输在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对权力的致命误读。 他明明可以成为改写历史的英雄,却亲手将“光复河山”的底牌,变成了“个人野心”的笑柄,最终走向无可挽回的末路。 他手里明明攥着一副王炸,却在三个关键层面上,把自己活活玩进了死局。 首先是名分,1662年,他在昆明郊外的金蝉寺,亲手终结了南明永历帝的性命。这不仅仅是杀了一个人,更是扑灭了天下汉人心中“反清复明”的最后一丝火苗。 当他终于扯起反旗,刘玄初给他指了条明路:赶紧找个明朝宗室后人拥立为帝,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洗白机会,能让“藩王谋反”瞬间升格为“光复河山”的正义之战。 可他偏不,他觉得自己行了,非要自己当皇帝。1678年在衡阳,一个滑稽的周朝诞生了。 从那一刻起,他就给自己刻上了难以洗刷的烙印。 这一下,天下人彻底看清了他的野心。他亲手把一场可能席卷全国的民族运动,矮化成了一场满足个人私欲的闹剧,也彻底失去了民心这张最大的底牌。 其次,他对自己在清廷棋盘上的位置,产生了误判。永历帝活着的时候,吴三桂是清廷必须倚仗的棋手,这就是刘玄初“养寇自重”策略的精髓。 可他杀了永历帝,等于亲手扔掉了自己最重要的筹码。他的利用价值直线下降,从一个平起平坐的合作者,变成了朝廷眼里一个随时可以拔掉的钉子。 可笑的是,他自己毫无察觉。1673年,他居然还玩起了“以退为进”的把戏,主动上书请求撤藩,想试探一下年轻的康熙。 他以为朝廷离不开他,结果正中康熙下怀。康熙顺水推舟,立马批准,把他逼到了墙角。这场自作聪明的政治豪赌,让他从主动变成了被动,仓促之间只能拔刀而起。 最后也是最可惜的,是他对军事力量的挥霍。即便在名分和政治上输得一塌糊涂,吴三桂的军队一度还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到1677年,大军兵临长江,清军节节败退,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刘玄初急得跳脚,劝他兵贵神速,赶紧渡江直捣黄龙。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吴三桂这位百战宿将突然犹豫了,他竟然做起了“划江而治”的美梦,想停下来跟康熙谈判。他试图用军事上的优势,去换取一个早已不存在的政治空间。 这一停,就给了康熙最宝贵的喘息之机。清廷利用这段时间重整旗鼓、分化瓦解,硬生生把局势给扳了回来。等到吴三桂从幻想中惊醒,最佳的战机早已烟消云散。 吴三桂杀掉了自己“光复河山”的倚仗,错估了自己的政治权力,最后又亲手浪费了自己在军事上的优势。 刘玄初的每一次建议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认知盲区,而他的每一次拒绝,都像是在通往败亡的绝路上,狠狠踩下了一脚油门,“自作聪明”说的就是这样人吧。
[太阳]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不要杀永历帝,吴三桂不听,
韫晓生
2025-09-12 15:44:53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