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一天,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五道河子屯的山上,一男孩正在山上放羊,突然听

轩叔观察 2025-09-12 17:20:42

1931年的一天,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五道河子屯的山上,一男孩正在山上放羊, 突然听到不远处的一座新坟里“咚咚”作响。[无辜笑] 孩子吓坏了,丢下羊群跑回村里找到村民老李,老李心里一沉,那座坟正是他三天前刚埋下的。 老李抄起家里的铁锹,带着几个邻居上山,挖开坟土打开棺盖,众人都愣住了——里面的人还在微弱地喘息。 这个人叫姜永茂今年24岁,九一八事变后,他跟父亲在当地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抗日小队,专门袭击日军的运输队和据点。 两个月前他的队伍在转移途中遭到大刀会伏击,这伙土匪受日军收买,专门对付抗日武装,一场混战下来他的父亲和12名队员全部遇难。 他头部中刀腹部被长矛刺穿,倒在血泊中,土匪以为他死了,扔下尸体就走。 重伤的他在荒野中躺了一天一夜,靠雨水维持生命,第二天黄昏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爬到老李家门口,刚敲响门就昏死过去。 老李摸了摸他的鼻息,几乎感觉不到呼吸,按照当地习俗无名死者要尽快入土为安,老李找来棺材,简单收殓后就埋了。 没想到入棺时他还有一丝生机,棺材里的空气让他逐渐苏醒,拼命敲打棺盖求救。 被救出后他昏迷了三天才完全醒来,老李瞒着家人悄悄给他治疗伤口,熬药喂饭。 半年后他基本康复,他告诉老李自己的身份,表达了继续抗日的想法,老李劝他:“你已经死过一回了,好好活着不行吗?” 他摇摇头:“那些兄弟都死了,我一个人苟活着有什么意思?” 1932年春天他离开老李家,辗转找到谢文东的抗联队伍,他把自己的经历说给谢文东听,对方被深深震撼,立即收编了他。 在抗联队伍中他表现出色,他熟悉当地地形,作战经验丰富,很快从普通战士提升为小队长,后来又升任营长。 1939年春天抗联队伍在一次转移中遭到日军重兵包围,激战三天后谢文东和他等30多名干部被俘。 日军将他们押送到依兰县的集中营,企图通过酷刑和利诱让他们投降,营地里关押着近百名抗联战士,条件极其恶劣。 他暗中联系其他被俘人员,制定了越狱计划,他主动向日军表示愿意投降,获得了一定的行动自由。 4月18日晚上8点他带领30名死囚突然发动暴动,他们首先制服看守,抢夺武器,然后冲向军械库。 整个行动进行了不到半小时,起义队伍缴获步枪20支,子弹1200发轻机枪1挺,手榴弹40余枚。 日军很快组织反扑,从三个方向包围集中营,起义队伍分成三组突围,他带领主力向北突破。 战斗持续到天亮,由于武器弹药有限,起义队伍最终寡不敌众,他在最后的冲锋中身中数弹,倒在距离树林不到50米的地方。 这次起义震动了整个东北地区,日军在事后的报告中承认,这是他们在东北遇到的最顽强的反抗之一。 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为姜永茂等起义烈士建立了纪念碑。 姜永茂的故事在当地流传了几十年,人们常说有些人注定要经历生死考验,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网友们敬佩不已: “我的天,这简直是现实版‘死里逃生’!被活埋了还能敲棺材求救,这大哥的求生欲太强了!” “致敬英雄!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有一股狠劲,重伤爬行、假投降再起义,每一步都是豁出命去的。” “放羊娃立大功!没有他听见声音,历史就少了一段热血故事。” “心疼又佩服,一家人组织抗日,父亲被害,自己死里逃生还要继续打鬼子,这才是真硬汉。” 如果你在课本里读到姜永茂的故事,你最想深入了解他的哪一段经历? 官方信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