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1936年冬,西安事变风波刚平,蒋介石从西安脱险飞回南京。机场迎接队伍里,何应钦第一个上前,可蒋介石冷淡绕开他,直奔一位老者鞠躬。这事儿透着蹊跷,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浮出水面,到底谁在事变中站对了队? 话说1936年12月,那时候日本侵略中国越来越凶,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就是想逼他停内战,一起抗日。这西安事变一出,全国都炸锅了。蒋介石被扣在西安新城大楼里,南京那边乱成一锅粥。国民党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想用武力讨伐,另一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军政部长何应钦是主战派的头儿,他一听说事变,就赶紧召集人开会,主张派兵打西安,还当上了讨逆军总司令,调动部队集结,准备轰炸西安周边。这家伙表面说为国家,实际上野心不小,想借机取代蒋介石的位置。国民党里不少人看出来了,何应钦这主张太激进,容易把事儿闹大。 另一边,宋美龄和宋子文他们主张和谈,觉得武力解决风险太大,得先保住蒋介石的命。他们联络各方力量,推动谈判。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这时候从福建赶回南京,主持大局。他年纪大了,但威望高,召集中央政治会议,明确反对开战,决定走和平路子。这下,主战派被压住了。林森还管着日常事务,稳住社会经济,避免地方势力乱套。西安那边,张学良和杨虎城提出八项主张,包括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啥的。共产党这边格局大,主张和平解决,推动国共合作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去西安谈判,周恩来他们几次会见宋子文和宋美龄,谈条件,促成事变和平收场。 经过多轮磋商,蒋介石同意条件,12月25日从中午开始,宋子文去新城大楼劝杨虎城放人,下午4点,张学良陪蒋介石坐飞机离开西安,先到洛阳停留一晚。第二天,12月26日下午,蒋介石的飞机降落南京机场。国民党高层都去了,林森、何应钦他们站在前列,还有20万南京市民围观。蒋介石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可蒋介石冷淡绕开他,走到林森面前深深鞠躬。这老者就是林森。宋美龄也随后下机。整个机场安静,市民们议论纷纷。这鞠躬表达了蒋介石对林森的谢意,因为林森在事变中稳住南京,挡住了主战派,避免了更大冲突。张学良的飞机随后降落,他一下机就失去自由,被带走。 这事儿一出,国民党内部关系就微妙了。蒋介石看人准,知道何应钦的心思,但何应钦势力大,暂时没动他。林森继续当主席,主持政府事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成了大势。共产党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促成全国团结抗日。事变后,蒋介石调整政策,准备全面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并肩作战,打了不少硬仗。林森一直干到1943年去世,何应钦后来还是在军中混,但野心暴露后,蒋介石对他警惕多了。 回想起来,西安事变是转折点,它结束了内战,推动了抗日合作。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最终赢得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只会让外敌得逞。国民党那些派系斗争,暴露了内部问题,最终导致失败。
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
蕊蕊聊过去
2025-09-12 18:4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