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朱元璋设宴款待他的长子朱英。酒意渐浓时,朱元璋突然问朱英:“你姓什么?”朱英一愣,本能地回答道:“我姓朱。”朱元璋听后脸色骤变,猛地摔碎手中的酒杯,厉声道:“一个堂堂男儿,怎会不知自己真正的姓氏?” 在明朝开国那会儿,一场寻常宴席竟藏着帝王心机,养子一句本姓回答,引出改姓风波,这背后是恩情还是算计?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他早年投身反元起义,在濠州定远一带打拼,那时候兵荒马乱,很多人家破人亡。朱元璋夫妇膝下无子,遇到个八岁孤儿,就收为义子。这孩子原是定远人,父母早逝,随母逃难途中母子分离,独自流浪街头。朱元璋见他聪明伶俐,就赐姓朱,取名朱英,让他跟在身边长大。 朱英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十二岁开始随军打仗,十八岁当上帐前都尉,守镇江四年。吴元年,也就是1367年,明军南下攻福建,朱英带兵从江西进攻,拿下分水关,占了崇安,又打到漳州、泉州,立下不少功劳。那时候朱元璋势力越来越大,已控制江南大部,准备称帝。朱英作为长义子,深得信任,常被召见议事。 就在1367年,朱元璋设宴款待朱英。酒意渐浓时,朱元璋问朱英姓什么,朱英答姓朱。朱元璋听后不悦,说他本不该姓朱,应知根知底。朱元璋解释,赐姓沐,意思是沐浴皇恩,让他记住这份恩德。从此朱英改名沐英。这事儿在《明史·沐英传》里有记载,吴元年始命复姓,强调不忘本源。 改姓后,沐英继续效忠朝廷。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征云南。云南那时还是元梁王地盘,明军从曲靖打起,击败元军,梁王自杀。次年四月,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朝统一云南。朱元璋封沐英为西平侯,命他世守云南,负责屯田戍边,维护边疆稳定。 沐英在云南干得有板有眼,注重开发地方,修水利,兴屯田,让军民安居乐业。云南多民族聚居,他推行汉文化教育,同时尊重当地风俗,促进融合。这对国家统一大有好处,明朝西南边疆因此稳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沐英悲痛过度,吐血病逝于云南。朱元璋闻讯大恸,追封他为黔宁王,子孙承袭爵位。 沐氏家族世代镇守云南,历经十五代,近三百年。建文四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攻入南京。消息传到云南,沐英后人当时是沐晟掌事,他选择守中立,不卷入内争,忠于朝廷。这体现了沐家对皇室的忠诚,避免了分裂。明成祖朱棣上台后,也信任沐氏,继续让他们镇守云南。 沐家为什么能长久不衰?一是朱元璋教育有方,从小教导知恩图报,改姓沐就是提醒不忘皇恩。二是沐英本人低调务实,不争功,不揽权,专心边疆事务。三是朝廷政策支持,世袭罔替,但有监督机制,避免尾大不掉。云南地理偏远,沐家成了稳定屏障,对国家统一至关重要。 回看历史,朱元璋对养子的安排,体现了开国皇帝的智慧。他从农民起家,知道忠诚比血统更可靠。沐英从孤儿到名将,再到世守一方,故事告诉我们,个人命运跟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在我们中国,强调集体利益,维护统一,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1367年,朱元璋设宴款待他的长子朱英。酒意渐浓时,朱元璋突然问朱英:“你姓什么
蕊蕊聊过去
2025-09-12 18:40:12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