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探讨:天天抓违章,为何仍屡禁不止?5个关键原因拆解 在安全管理场景中,“天天查违章、抓整改,可违章还是反复出现”是不少人头疼的问题。其实,这背后并非“管理不到位”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5个核心角度,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安全意识没“内化”,员工多是“被动应付” 很多员工对违章的认知,停留在“怕被罚款、怕被通报”的层面,没真正把“违章=危险”刻进心里。比如明知受限空间作业要测氧含量,却觉得“上次没测也没事”,图快省略步骤;或是觉得“偶尔一次违章不会出事”,抱着侥幸心理操作。这种“被动守规”的状态,一旦监督放松,违章就容易反弹。 二、规范与实操脱节,员工“合规难、违章易” 部分安全规范制定时,没充分考虑一线实际工况。比如某岗位按规范操作,需要频繁往返取工具,耗时比违章操作多30分钟;或是防护手套太厚,影响精密操作,员工戴了反而效率低。只要求“必须合规”,却不解决“怎么方便合规”的问题,员工自然容易选择“省事”的违章方式。 三、管理重“惩罚”轻“引导”,易生抵触情绪 有些管理模式把“抓违章”等同于“找问题、开罚单”,却很少跟员工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正确操作有哪些好处”。比如员工违章后,只简单罚款通报,不教他正确流程;或是培训时只念文件,不结合岗位案例。长期下来,员工会把“防违章”当成“防检查”,甚至故意隐瞒违章行为。 四、监督有“盲区”,难做到“时时处处管” 一线作业场景复杂,很多环节存在监督死角。比如夜间抢修时,监督人员少,员工可能简化安全流程;或是户外分散作业,无法实时紧盯每个操作步骤。即便日常检查频繁,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导致“查到就改、查不到就犯”的循环。 五、缺乏正向激励,合规没“获得感” 目前多数管理中,“合规”是基本要求,没有额外鼓励;而“违章”则会受惩罚,员工会觉得“守规是应该的,违章才吃亏”。比如某员工长期合规操作,没得到任何肯定;但有人偶尔违章没被发现,反而效率更高。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会削弱员工主动合规的积极性。 其实,杜绝违章不是“靠查靠罚”就能实现的,关键是让员工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你们在现场管理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问题?又有哪些让员工主动合规的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续会持续分享安全管理的实用技巧和案例。违章扣分新规 交通安全乱象 乱停违章 高速上违章 违章避坑 违章小技巧 高清违章
安全探讨:天天抓违章,为何仍屡禁不止?5个关键原因拆解 在安全管理场景中,“
雪巧的职场
2025-09-14 06:22: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