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有两个学生,一个蔡锷,一个杨昌济,蔡锷一个学生是朱德,杨昌济一个学生毛泽东

小张的社会 2025-09-14 09:47:40

谭嗣同有两个学生,一个蔡锷,一个杨昌济,蔡锷一个学生是朱德,杨昌济一个学生毛泽东,谭嗣同之所伟大,不仅仅死的壮烈,更伟大的是传承。   谭嗣同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杨昌济。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 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他 14 岁考进梁启超在湖南长沙办的时务学堂,梁启超对他极为赏识。   而那时,谭嗣同也在时务学堂,他的思想和理念对蔡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蔡锷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云南任职。1909 年冬天,朱德来到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而此时的蔡锷正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长,并在讲武堂兼任军事课。   朱德对军事知识充满渴望,他曾前去拜见蔡锷,虽一开始被警卫误认为是刺客,但蔡锷弄清原委后,将朱德请进办公室,朱德谈了自己学业的进修问题,得到了蔡锷的赏识。   从此,朱德在蔡锷的教导下,军事才能不断提升。后来,蔡锷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朱德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另一边,杨昌济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1913 年春季,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后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成为了杨昌济的学生。   杨昌济讲授伦理学,他道德高尚,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他的影响下,毛泽东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伦理学原理》,并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杨昌济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这篇文章,给了毛泽东一百分。   杨昌济不仅在学术上对毛泽东进行指导,还在生活中关心他,把他介绍给李大钊、胡适等文化名流,为毛泽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说,杨昌济是毛泽东走向革命道路的重要引路人。   从谭嗣同,到蔡锷、杨昌济,再到朱德、毛泽东,这是一条精神的传承脉络。谭嗣同那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通过蔡锷和杨昌济,传递给了朱德和毛泽东。   朱德在蔡锷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成为了伟大的红军之父。毛泽东在杨昌济的教导下,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种传承,不仅是知识和思想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延续。它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传承,中国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大国风范。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巨大牺牲的先辈们。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他们的精神传承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0 阅读: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