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20亿美元买防空导弹,却没有来我国和俄罗斯:去了另一个国家。谁都没有想到,伊朗当下竟然越混越差,就连购买武器装备都到了退而求其次选择白俄罗斯而非中俄的明显地步。 要知道伊朗跟中俄的关系可不是白俄罗斯能比的。中国的红旗 - 9BE 防空系统性能在国际上都排得上号,俄罗斯的 S-400 更是伊朗梦寐以求的装备。 可现在伊朗宁愿花钱让白俄罗斯修旧系统,也不去买新家伙。这背后藏着的全是无奈,说到底还是兜里没钱闹的。 伊朗今年国防预算看着涨了 200%,冲到 460 亿美元,但这点钱要填的窟窿实在太多。以色列的空袭把伊朗的防空网炸得千疮百孔,急需修复 S-300 系统。 可俄罗斯正忙着在乌克兰打仗,自家军工厂连前线的炮弹都供不过来,哪有功夫管伊朗的死活。伊朗等不起也耗不起,只能另找门路。 白俄罗斯这时候就成了最佳选项。这个原本靠生产滑雪板和卡车底盘过日子的国家,现在硬生生把 287 家工厂改成了军工厂。从炮弹箱到防空导弹发射车,啥都能造。 更关键的是,白俄罗斯手里有伊朗急需的技术 ——MAZ543 重型卡车底盘的制造能力。伊朗的弹道导弹和防空系统都得靠这种苏联时期的老卡车撑场面,而白俄罗斯恰好是这玩意儿的 "独家代理商"。 这笔 20 亿美元的交易,说白了就是个技术维修套餐。白俄罗斯不光要帮伊朗修好被以色列炸坏的防空雷达,还得转让部分导弹发射车的生产技术。 对伊朗来说,这比买全新的中俄装备划算多了。毕竟全新的红旗 - 9BE 一套就得十几亿美元,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费用。白俄罗斯的 "二手翻新" 服务虽然技术落后点,但架不住便宜实用啊。 可这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把伊朗的军事困境暴露得明明白白。原本伊朗心心念念想买俄罗斯的苏 - 35 战机,结果俄罗斯交不了货。 转头想找中国买歼 - 10C,又担心引发地区军备竞赛,还得看沙特等国的脸色。最后只能捡起白俄罗斯这个 "备胎",用有限的资金搞搞旧系统升级。 更尴尬的是,伊朗这波操作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军工短板。白俄罗斯连生产防空导弹的核心技术都没有,最多就是给俄罗斯的装备做做 "售后服务"。 伊朗买的这些东西,本质上还是俄罗斯的技术,只不过换了个卖家。这种 "曲线救国" 的军购模式,跟当年买 S-300 时的窘迫简直如出一辙。 说起来伊朗和白俄罗斯也算是难兄难弟。两国都被西方制裁搞得焦头烂额,最近正忙着签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抱团取暖。白俄罗斯帮伊朗修导弹,伊朗则用石油和无人机技术来回馈。这种 "以物易物" 的军购模式,活脱脱把两个受制裁国家逼成了 "军工拼多多"。 反观中俄这边,其实各有各的顾虑。俄罗斯不是不想卖,是真没货。乌克兰战场每天消耗的弹药比伊朗一年的采购量还多,军工产能早就拉满了。 中国倒是有货,但顾虑更多。卖给伊朗先进武器,难免会得罪沙特等中东盟友,还可能引发美国的新一轮制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中国自然要三思而行。 伊朗的尴尬处境说到底还是自己作出来的。这些年把太多精力放在弹道导弹和无人机上,导致防空系统严重老化。 等到以色列的战机都能直扑总统地堡了,才想起要补防空漏洞。可这时候有钱也买不到急需的装备,只能眼睁睁看着白俄罗斯把二手技术卖出新价码。 现在的伊朗就像个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主。明明石油储量丰富,却被制裁搞得连买武器的钱都凑不齐。好不容易攒够 20 亿,还得精打细算花在修旧设备上。 这种不上不下的军购现状,恰恰反映了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真实地位 —— 想当地区强国,却连基本的国防自主都做不到;想靠军购壮胆,又摆脱不了对大国技术的依赖。 白俄罗斯这单生意做得确实精明。用维修技术换来了伊朗的石油支持,还顺带提升了自己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存在感。 可对伊朗来说,这笔交易更像是饮鸩止渴。今天靠买二手技术能应付一时,明天面对更猛烈的空袭怎么办?当军购清单变成了维修账单,伊朗的军事自主梦早就被制裁碾成了一堆二手零件。
伊朗20亿美元买防空导弹,却没有来我国和俄罗斯:去了另一个国家。谁都没有想到,伊
康安说历史
2025-09-15 11:40:5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