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报道,安徽一研究生,在上海当上门女婿,天天被妻子和丈母娘说不如这不如那

语蓉聊武器 2025-09-17 00:39:11

9月15日报道,安徽一研究生,在上海当上门女婿,天天被妻子和丈母娘说不如这不如那,强迫其和家里断绝关系,因为给家人交电费,被骂的狗血淋头,一气之下,男子喝农药自杀,匆匆赶来的母亲,趴地上痛哭,网友:赘婿不好当啊! 当 “赘婿” 成了枷锁:300 元电费背后的观念悲剧 “入赘就该断了原生家庭的念想?” “高学历就该在婚姻里忍气吞声?” 9 月 15 日河南公共频道披露的安徽研究生上海赘婿自杀事件,让这两个问题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 一场因 300 元电费引发的悲剧,撕开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矛盾,更是传统 “赘婿” 观念与现代婚姻平等诉求之间的激烈碰撞。 在不少人的固有认知里,上门女婿就该是 “依附者”—— 女方提供住房、户口等本地资源,男方就得无条件服从,甚至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系。 安徽这位 30 岁研究生的丈母娘,正是这种观念的践行者。 她觉得自家给了女婿上海的生活,对方就该 “听话”,于是贬低、控制成了日常,连女婿给父母交电费都成了 “大逆不道”。 可这种无视人格尊严的观念,恰恰成了压垮人的第一根稻草。 而这个本不该被观念绑架的年轻人,曾是山村走出的励志典范。 他来自安徽农村,父母靠种庄稼供他读书,为了凑学费,家里甚至卖过口粮。 他没让人失望,在煤油灯下啃书本,从村小考到县中,再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证被父母装在玻璃框里,挂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 —— 那是老两口半辈子的骄傲,也是全村人的希望。 2019 年毕业到上海时,他揣着 “凭学历闯天地” 的想法,从未想过自己会栽在 “赘婿” 的身份上。 初到上海的日子,他过得并不容易。 没背景、没存款,租住在郊区的老房子里,每天挤两小时地铁去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月薪刚够维持生计。 2020 年经人介绍认识当地女孩后,女方家庭提出 “入赘” 的条件,他犹豫过,但看着大城市的繁华,想着能稳定下来,最终还是点了头。 他以为 “入赘只是换种生活方式”,却不知自己正走进一个用观念编织的牢笼。 搬进妻子家的第一天,牢笼的门就关上了。 没有迎接的热情,只有丈母娘审视的眼神和 “好好表现,别给我们丢脸” 的叮嘱。 往后三年,贬低成了家常便饭:妻子总拿他跟隔壁女婿比 “人家又升职了,你怎么这么没用”,丈母娘更直接,饭桌上当着亲戚的面嘲讽 “研究生挣这点钱,还不如我退休工资高”。 他想解释 “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升职需要积累”,可每次话没说完,就被一句 “没本事别找借口” 堵回来。 比贬低更窒息的,是亲情的被割裂。 妻子和丈母娘不准他联系老家,打电话时必须开免提,视频时丈母娘全程盯着,稍有不顺心就抢过手机挂断。 后来,他发现手机里父母的联系方式被偷偷删掉,微信也被拉黑。 他鼓起勇气争辩 “赡养父母是我的义务”,得到的却是 “你现在是我们家的人,再想着贴补穷亲戚,就是胳膊肘往外拐” 的辱骂。 为了婚姻,他只能一次次退让,把对父母的牵挂藏在心底。 今年 9 月的那笔 300 元电费,成了牢笼崩塌的导火索。 老家父亲发来短信,说家里电费快没了,老人不会线上缴费。 他看着短信鼻子发酸,趁妻子外出,用自己的工资卡交了电费,还特意删掉了记录。 可没过多久,妻子查账单时发现了这笔支出,当场就炸了锅。 接下来的一下午,“吃里扒外”“白眼狼”“没良心” 等字眼像冰雹一样砸来,他所有的委屈和隐忍,在那一刻彻底爆发。 他躲进阳台,翻出手机里存的老家照片:有小时候和父母在麦田里的合影,有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的笑脸,还有家里那间漏雨的土坯房。 他突然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 读了那么多书,拼了那么久,终究抵不过 “赘婿” 两个字。 最后,他拿起角落用来除虫的农药,拧开瓶盖喝了下去。 等家人发现时,药液已经浸透了衣服,送到上海某医院时,早已没了生命体征。 他的母亲从安徽老家赶来时,看到的只是冰冷的遗体。 老人当场瘫在医院走廊的瓷砖上,哭声穿透了医院的安静,路过的人无不动容。 如今,安徽母亲的哭声早已远去,但这场悲剧留下的思考不该停止。 婚姻的本质是平等相守,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掌控;家是温暖的港湾,不是计较得失的战场。 无论是 “赘婿” 还是 “嫁女”,只要少了尊重,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捂不热冰冷的心。 希望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能让更多人看清陈旧观念的危害,让 “赘婿” 不再成为枷锁,让婚姻回归平等与爱的本质。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3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