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于是,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谁料,村里一个大龄单身汉不顾一切把他捡回家,结局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的冬天,河南嵩县的寒风刺骨,天上飘着细密的雪花,地面已经结了硬硬的冰,就在这样一个让人瑟瑟发抖的日子里,村口的草丛里传来微弱的哭声。 那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被破旧的布裹着,脸冻得发紫,哭声断断续续,附近有人路过,摇头叹气,说这孩子命苦,恐怕活不长。 他们都知道,这孩子是被亲生父母丢下的,因为一眼就能看出身体不对劲,背上鼓着一个奇怪的肉包,看上去像长了小尾巴。 村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光棍汉丁金栓,正好下工回家的路上听见了哭声,他走过去扒开草丛,看见那个小小的生命在抖动,那一刻,他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 他自己家境贫寒,一直娶不上媳妇,如今却抱起了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村里人都笑他傻,说养这样一个孩子就是往火坑里跳,将来不仅娶不上媳妇,还要搭上自己的一辈子。 他的母亲也极力反对,觉得这是给家里招灾,可他没有听任何人的劝告,只是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带回了家。 日子从一开始就异常艰难,家里根本买不起奶粉,他只能把馒头掰碎,用热水泡成糊状,一点点喂到孩子嘴里,小婴儿身体虚弱,常常三天两头发烧哭闹,背上的肉瘤越来越大,疼得他满脸通红。 丁金栓心疼得直掉眼泪,却依旧用自己粗糙的手一遍一遍给孩子擦拭身体,他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名字,叫丁转成,希望他这一生能转好运。 孩子长到四五岁时,身体上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双腿几乎没有力气,根本站不起来,丁金栓带着他去了县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先天性脊柱裂,这辈子想要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几乎不可能。 医生的结论像一盆冷水泼下去,可他咬紧牙关,决定试一试,为了筹钱给孩子做手术,他卖掉了盖新房的木料,甚至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也卖了。 没钱时,他就去工地搬砖,肩膀磨破了皮,汗水混着血从身上流下来,他也从不喊疼,手术并没有让孩子痊愈,只是切除了背后的“尾巴”,保住了性命,转成依旧只能依靠双手在地上爬。 每次爬行,双手都会被磨破皮,鲜血浸透布条,他却咬牙不吭声,时间久了,胳膊练得越来越有力,速度快得几乎能跟上别人走路。 转成长到十几岁时,想要帮父亲分担,他曾跑去镇上找活干,可没有人愿意要一个残疾人,有人劝他去大城市乞讨,说那样来钱快。 但他始终记得父亲一生的坚持:哪怕穷,也要靠自己的手吃饭,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开始琢磨别的出路。 他第一次尝试创业是养羊,羊买回来不久,赶上恶劣天气,接连死了好几只,亏得血本无归,他心灰意冷,甚至一度觉得天都塌了。 父亲却没有责怪他,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再试一次,他重新鼓起勇气,把目光放在了养鸡上。 起初,父亲拿出仅有的积蓄买了几十只小鸡崽,冬天太冷,死了不少,转成不甘心,天天趴在书桌前看一本《科学养鸡》,白天去邻村的养殖户那里打杂,边干边学。 他还学会上网,在论坛里向别人请教,一点点做笔记,为了保证鸡的成活率,他晚上常常守在鸡舍里,点着昏暗的灯光,一边添火一边照看,功夫没有白费,养鸡的数量逐渐增加,从几十只到几百只,再到上千只。 转成还学会用手机拍视频,把自家养鸡的过程和生活片段发到网上,很快吸引了大批关注,他的鸡和鸡蛋不再局限于村里销售,而是被更多人认识,销往全国各地。 到2018年,他终于攒够钱,在老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座两层小楼,宽敞明亮的房子矗立在村子里,红砖外墙、玻璃窗户,处处透着新气象。 丁金栓坐在新房的木床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得合不拢嘴,那一刻,他所有的辛苦和坚持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转成从来没有想过去寻找亲生父母,对他来说,那些在草丛里丢掉他的生身父母早已不重要,真正养大他的,是眼前这个为了他倾尽所有的男人。 他常说,父亲当年抱起自己时救了他一命,而如今,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让父亲过上好日子,这对父子互相成就,把一段被认为是悲剧的命运,硬生生改写成了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从一个草丛里的弃婴,到孝顺懂事、事业有成的养子,这段历程充满泪水,也充满力量。 丁金栓当年的那句话“是条命”,在岁月中被一次次印证,事实证明,善良和坚持能创造奇迹,命运的答案远比人们想象的更精彩。 信源: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从弃婴到孝子,“爬行娃”的艰难逆袭路
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于是,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谁料,村
如梦菲记
2025-09-17 14:41: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