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会谈成果公布,关税议题“神秘消失”,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15日,中方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7 16:00:24

中美马德里会谈成果公布,关税议题“神秘消失”,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15日,中方公布了本轮中美在马德里的经贸会谈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曾经中美经贸关系焦点问题的“关税”,如今却在谈判成果中几乎“隐身”,会谈成果聚焦在了解决TikTok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上。   2025年4月,美方把对华关税一口气飙到145%,中方也毫不含糊地反制到125%,电动车、芯片这些关键领域全被卷了进来。   可短短几个月后的马德里会谈,双方公布的成果里满是TikTok问题的解决方案、投资障碍的减少措施,唯独关税这块儿像被按下了静音键。这背后的门道,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其实早在今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关税议题就已经悄悄发生了转折。当时双方一口气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还暂停了24%的“对等关税”措施。那场会谈像是给白热化的关税战踩了急刹车,也为这次马德里会谈的“沉默”埋下了伏笔。   毕竟真金白银的关税调整已经落地,企业供应链正在重新适应,这时候没必要在成果清单里反复强调。就像两个人吵完架开始收拾残局,重点自然从“别再互相扔东西”变成了“怎么把屋子打扫干净”。   TikTok问题的突破性进展,成了这次会谈顺理成章的焦点。中美双方在马德里敲定了数据托管和算法授权的基本框架,这个困扰两国许久的科技安全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之所以先啃下这块硬骨头,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压力在推着走。今年上半年美国超市里的囤货潮还历历在目,家电、汽车、groceries全面涨价,美股半个月就蒸发掉4万亿美元市值,这些账最后都算在了普通消费者头上。   相比之下,关税问题经过5月的大幅调整,短期内的紧迫性已经下降,把更棘手的科技安全问题先解决掉,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选择。   更深层的原因,藏在中美经济的现实需求里。美国企业对关税的抱怨早就没停过,尤其是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制造业。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5月关税暂停后,对美出口量三个月里涨了近三成,这种市场信号比任何谈判话术都管用。   中方这边也有自己的考量,海关总署年初发布的关税调整方案里,特意降低了环烯烃聚合物、CAR-T疗法载体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进口税率,明显是在为产业升级铺路。当双方都从关税松绑中尝到甜头,暂时搁置争议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但这绝不意味着关税问题彻底解决了。仔细看5月的协议就会发现,双方只是“暂停”而非“取消”部分关税,关键领域的限制还在那儿。这种“做而不说”的策略,其实是谈判艺术的体现。   马德里会谈上,中方代表李成钢特意提到美方仍在扩大实体制裁,这话里有话——关税暂停的前提是别在其他领域搞小动作。美方那边也没闲着,虽然不提关税,但1月刚升级的芯片管制新规还在生效,16nm以下制程的海外流片限制卡得死死的。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转向也得算上一笔。这位总统虽然还喊着“美国优先”,但今年初就职后明显调整了策略。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失业率微升至4.1%,摩根士丹利直接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速预期。   国内经济压力增大,让他不得不从全面关税战转向精准打击。马德里会谈聚焦的投资障碍减少、经贸合作促进,其实都是在为美国企业争取市场空间,这种务实选择比喊关税口号更管用。   中国这边的底气则来自市场多元化。2024年中美贸易额虽然还在增长,但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速更快,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正在填补美国市场的空缺。   当对美贸易依赖度下降,关税这把武器的威慑力自然就弱了。海关总署的统计里有个细节,今年对最不发达国家继续实施100%税目零关税,这种布局显然是在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TikTok协议的达成其实暗含了关税谈判的新模式。双方在数据安全上的妥协——美国用户数据本地托管、算法知识产权授权,这种“各让一步”的框架完全可以套用到关税问题上。   也许下次会谈不会再提“取消关税”,而是换成“环保产品互免清单”“医疗设备关税减免”这类具体领域的突破。就像这次会谈成果里藏着的潜台词:与其在关税数字上较劲,不如在能落地的合作上多下功夫。   关税议题的“神秘消失”,是中美经贸博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年初的全面对抗到年中的部分缓和,再到现在的焦点转移,双方都在试探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马德里会谈没提关税,不代表问题消失了,而是换了种更隐蔽的方式继续博弈。中方在会谈中强调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美方展现的“暂停关税但强化科技封锁”,其实都是这种新平衡的表现。

0 阅读:63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