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在朝鲜援建的10万大军神秘消失,美国特务找了两年都无果,我国找了两年也没任何消息。谁知两年后,我国国产导弹发射成功! 1958年深秋,朝鲜元山港边,十万志愿军官兵本该登船回国,谁知一夜之间全军消失。美方情报网撒开大网,两年里翻遍中朝边境,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国内也查无音讯,这支铁军到底去了哪儿? 朝鲜战争停战后,志愿军部分部队留下来帮着朝鲜搞重建。第20兵团官兵从1953年起,就扎在北部清川江一带,修铁路、建桥梁。那些年,他们顶风冒雨,铺轨架梁,军服上全是泥土味儿。1958年秋天,部队接到回国命令,大家收拾行囊,准备分批撤离。港口汽笛拉响,官兵列队上船,眼看就要踏上归途。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北京来电,一切变了卦。部队高层被专机接走,官兵们转而登上密封列车。车窗拉严实,沿途站牌全遮盖,列车一跑就是二十多天。车厢里挤满人,空气闷热,战士们只能靠猜,外面景物从山林变荒漠。终于停下时,眼前是无边戈壁,黄沙漫天,热风卷起尘土。这地方,正是罗布泊西北边,中央定下的导弹试验场选址。 选第20兵团干这活儿,不是随便拍脑袋。司令员孙继先十四岁参加革命,长征时带队强渡大渡河,朝鲜战场上指挥金城战役,用火箭炮把敌军打得溃不成军。他带兵有办法,轻武器硬扛坦克,阵地前堆起敌尸。这支部队纪律严明,经验丰富,正适合保密任务。去年苏联刚运来导弹样品,可西北连个像样靶场都没有。中央一锤定音,就把他们点名调来。 部队一到,就投入建设。主控台要挖进山体六十米,导流槽高十层楼,用十字镐和独轮车一点点掏。苏联专家看图纸直摇头,说十五年能搭框架就算奇迹。可官兵们不服这口气,硬是咬牙顶上。冬天戈壁冷得钻骨头,白天太阳晒得钢板冒烟,晚上棉被裹不住寒气。他们挖地窝子住,屋顶盖红柳枝,风沙从缝里钻。炊事班煮萝卜干,锅里偶尔浮起沙蜥蜴,得省着吃。 沙尘暴是家常便饭,一刮就是几天,能见度低到伸手不见五指。测绘兵抱着仪器出门,迷路后战友挖沙丘找人,手指还扣着设备。补给线拉得老长,三百里外运猪肉,卡车陷盐沼,战士扛着腿往回走,半夜见信号弹才松口气。那半斤猪肉成了国庆节的稀罕货,油渣拌盐塞罐头,半年荤腥全靠它顶着。 浇筑导流槽最费劲,七月地表七十度,水泥一落地就硬。部队想出夜间浇注法,黑灯瞎火三千人举马灯接力,混凝土桶传个不停。连长腿泡碱水烂了,纱布裹着渗液,还得站着指挥。槽体成型那天,整个工地松口气,继续往下干。 1960年初,科学家团队来了。官兵修跑道时,看见专家席地啃冷馒头,手里图纸摊开。其中戴眼镜的瘦高个,是钱学森。他带队钻研,官兵们配合默契。苏联专家撤走时,留了半本笔记,第一页写着乌拉尔风比不上罗布泊,算是鼓励。 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美国U-2飞机从高空拍,下面还是光秃秃沙丘,不知道地下藏着亚洲最大导弹试验场。靶场东侧百米深指挥所,十万个继电器亮绿灯,全靠官兵一螺丝一颗钉拧紧。美方特务两年白忙活,派人潜入朝鲜村镇问,翻港口记录查列车,边境巡逻翻山岭,全是空手而归。国内家属问起,也没个准信,报纸上更没影儿。这保密级别,高到让对手摸不着头脑。 两年苦干,基地终于成型。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从这里升空,射程比苏式远一倍,精准命中目标。 官兵们在现场朝天敬礼,火云映红戈壁。这不光是技术突破,更是国防脊梁立起来。以前导弹靠苏联,现在自己动手,彻底摆脱依赖。
1958年,留在朝鲜援建的10万大军神秘消失,美国特务找了两年都无果,我国找了两
蕊蕊聊过去
2025-09-17 18:42:3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