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5日,俄罗斯重要人物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只要北约敢击落一架俄罗斯无人机,就把特别军事行动升级成俄北约战争。 这番表态来得正是时候,刚好撞上北约和俄罗斯在东欧边境的军事对峙越演越烈的节点,就在9月10日,波兰突然喊着24小时内发现19起不明空中目标入侵,又是调F-16战斗机,又是动用荷兰F-35,连北约预警系统都全开,才击落了几架所谓的"俄罗斯无人机"。 紧接着,北约就启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磋商机制,叫来盟友商量对策,法、德、英等国更是直接宣布要向波兰增派战机和防空系统,局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然而,俄罗斯方面对这事儿却全盘否认,态度相当坚决。俄国防部直接拿出数据反驳,称俄军当天打击乌克兰目标时用的无人机,最大航程都超不过700公里,而波兰首都华沙距离乌波边境还有500多公里,这些无人机根本没能力飞到那里。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直言,波兰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无人机是从俄罗斯来的,所谓的“入侵”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操弄。 就连白俄罗斯国防部也站出来发声,说部分无人机可能是因为受到电子干扰才偏离了航线,纯属技术故障,不是什么蓄意挑衅。 但北约显然没打算接受俄方的解释。波兰不光关闭了和白俄罗斯的边境,还往东部地区派去了4万兵力,同时联合北约启动了“钢铁捍卫者-25”大规模军演,这次参演的兵力超过3.4万人,连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和德国“台风”战斗机都派了过来。 北约秘书长吕特更是公开放话,说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每一寸成员国领土”,还计划在东翼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这种针锋相对的架势,让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军事风险指数一下就飙了上去。 这种情况下,梅德韦杰夫这次放出战争警告,可不是一时冲动,背后藏着俄罗斯对北约东扩战略的系统性回应。 这些年,北约通过“东部哨兵”计划一直在波兰、立陶宛等国加强军事存在,德国给立陶宛增派了4000名士兵,法国在波兰部署了能携带核武器的“阵风”战机,美国还在推动在罗马尼亚建欧洲最大的军事基地。 这种步步紧逼的操作,在俄罗斯看来就是直接威胁到了自己的核心安全利益。 俄罗斯的反制手段也同样硬核。就在梅德韦杰夫发表声明的同时,俄白两国正在搞“西方-2025”联合军演,演习科目里甚至包括模拟使用战术核武器和占领北约“苏瓦乌基走廊”。 俄军还把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部署到了加里宁格勒州,这个地方离波兰边境才35公里,导弹几分钟就能打到华沙和柏林。 除此之外,俄海军“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护卫舰试射了“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空天军的苏-34战机也发射了远程滑翔制导炸弹,明摆着是在向北约展示自己对海上力量的威慑能力。 经济领域的对抗也没闲着,同步在升级。欧盟计划把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收益拿来资助乌克兰,梅德韦杰夫对此直接放话警告,说俄罗斯会通过“所有国际及国内法庭”追究相关国家的责任,哪怕追到本世纪末也不罢休。 俄外交部更是把这种行为定性为“经济侵略”,还表示会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这种经济和军事双重博弈的局面,让俄欧关系陷入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僵局。 不过无人机事件的真相,到现在还裹在迷雾里没解开。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乌克兰为了争取北约直接军事干预搞的“苦肉计”。 乌克兰最近刚公开了巡航导弹工厂,他们生产的“火烈鸟”导弹能携带1吨级的战斗部,理论上有攻击俄罗斯本土的能力。有分析指出,乌克兰说不定是通过干扰俄军无人机航线,故意制造越境事件来刺激北约出手。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生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马上就呼吁北约设立“禁飞区”,这和梅德韦杰夫警告的触发战争条件刚好对上了。 面对这种剑拔弩张的局势,国际社会纷纷站出来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中国外长王毅在访问波兰期间强调,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冲突外溢,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还提出了“三不原则”——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也警告说,无人机事件可能会成为“欧洲大陆新的战争导火索”,催促各方一定要冷静下来。 美国的态度则显得有些微妙。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说“坚定支持北约集体防御”,另一方面又暗示“不排除无人机事件是误判”。这种模棱两可的立场,其实反映出美国在战略利益和战争风险之间的纠结。 毕竟一旦北约和俄罗斯直接冲突,美国就得在欧洲投入大量军事资源,这和他们“印太优先”的全球战略是有矛盾的。 目前局势还在持续发酵,北约“东部哨兵”行动已经进入实质部署阶段,俄罗斯则宣布要在白俄罗斯永久部署战术核武器。双方的军事演习还在边境地区接着搞,侦察机和战斗机对峙的频率比以前明显增加了。
当地时间9月15日,俄罗斯重要人物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只要北约敢击落一架俄罗斯无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8 11:49: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