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

玉尘飞啊 2025-09-18 14:37:25

1951年5月,李奇微为了切断志愿军后路,派出了精锐——187空降团,在志愿军后方空降了两个连的特种兵,可不料,却遇上唐满洋率领的饿了三天的一个排。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时候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摸到了志愿军的一个软肋,他发现咱们的战士随身携带的粮食弹药最多只够打七天攻势,一旦用完就必须后撤补给。 于是他搞出一套“磁性战术”,先故意后撤拖垮志愿军的进攻节奏,再突然投入重兵反击,企图包饺子。 当时他派出精锐的第187空降团,就是打算在志愿军撤退路线上钉下一颗钉子,配合正面部队实现围歼。 志愿军这边的情况真是艰难,唐满洋所在的63军566团已经断粮三天,战士们只能靠野菜和极少的炒面维持体力,弹药也所剩无几。 美军显然抓住了这个机会,两个连的空降兵直接落到了566团后方,想要切断退路,把整个团困死在山里。 566团团长朱彪接到侦察兵报告后,立刻找来唐满洋。为什么找他?这位年轻连长可不是一般人。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就以勇猛著称,枪法准、刀法狠,还曾一刀劈断过敌军营长。 入朝后多次完成艰巨任务,是全团出了名的硬骨头。朱彪把全团最后一点炒面给了唐满洋的排,让他们补充点体力就去执行夜袭任务。 唐满洋带着三十多名饿着肚子的战士摸上580.7高地,却发现主峰空无一人。 原来美军伞兵也很狡猾,他们分散驻扎在三个小山头上,互相可以支援,防的就是夜袭。唐满洋当即决定先打最孤立的山头。 战士们悄无声息地干掉美军哨兵,突然杀入帐篷区。美军根本没想到志愿军会在这种状态下主动出击,很多人还在睡袋里就被解决了。 混战中,唐满洋注意到一名美军手上戴着夜光表,猜想是个军官,抬手一枪就将其击毙。后来才知道,这人确实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枪声惊醒了另外两个山头的敌军,他们立即发射照明弹。刹那间黑夜亮如白昼,被俘的美军这才看清袭击他们的竟然是一群面黄肌瘦、站立不稳的志愿军。 发现对方人少体弱,这些俘虏开始躁动起来,有人用英语喊叫,鼓动同伴反抗,甚至试图夺枪。 局面瞬间危急,唐满洋的排只有三十多人,而俘虏有近六十人。如果美军同时反扑,这些饿了三天的战士根本顶不住。 千钧一发之际,唐满洋端起缴获的轻机枪对着骚动的俘虏扫射。他知道这严重违反俘虏政策,但为了保全战友性命,没有别的选择。 清理完俘虏后,唐满洋带队连续猛攻,最终把另外两个山头的敌军也歼灭了。这支美军精锐空降分队被彻底消灭,志愿军后方威胁解除。 事后唐满洋因为处置俘虏事件,原本申报的一等功被降为三等功。但他从未后悔:“保护战士生命高于一切。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不干掉他们,我的兵就全完了。” 这场小规模战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发生在铁原阻击战的大背景下,当时志愿军整个63军都在苦苦阻击美军四个师的猛攻。唐满洋他们的胜利,确保了主力部队后勤线的安全,为稳定整个战局做出了贡献。 铁原阻击战持续十多天,63军以伤亡两万人的代价歼敌一万五千人,粉碎了美军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的企图。 今天回头看这场战斗,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那种打不垮的意志力。饿着肚子、拿着简陋武器的志愿军战士,硬是挡住了装备精良的美军特种兵。 这不是什么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智慧和责任担当。唐满洋后来回乡工作,常对年轻人说:“战场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这场较量也改变了美军对志愿军的看法,李奇微后来承认,单纯依靠技术优势很难战胜这支队伍,因为他们有着超乎想象的韧性和应变能力。 朝鲜战争从此转入阵地战阶段,美军再也没能发动大规模攻势。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唐满洋他们饿着肚子打仗,用生命守护战友和阵地,让我们看到战争中最真实的勇气和牺牲。这种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点破面的经典战例:铁原阻击战》 七一网《影响抗美援朝战场局势的一场战斗》 网易新闻《险!10万志愿军遭重围,空中奇兵逆转战局!》

0 阅读:108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